1. 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2.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上次我們談到保羅的出身是有頭有臉的上流社會,又是妥妥的學霸,還建立過海外教會,每一項都值得拿出來說嘴。但當他對羅馬教會自我介紹時,他只說「耶穌基督的僕人」,沒別的了。看得出來他多麼以身為基督的僕人為榮。
僕人
「僕人」原文為奴隸,因此他的原話是「保羅,耶穌基督的奴隸」。
在那個年代,奴隸是主人的財產,地位低下,沒有自由,沒有人權,主人可以任意對待他,甚至虐待他。他為主人做牛做馬,滿足主人的一切需要,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
保羅說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奴隸,是在暗示他的生命被壓榨虐待,吃不飽穿不暖,有做不完的苦差事,每天都過著不自由的生活嗎?
這自然不是保羅的原意。不過,從某個角度來看,基督徒的確不是自由的。甚至若你仔細查考經文,必會發現有的經文說基督徒是自由的,有的經文卻說基督徒不自由。這兩個概念看來矛盾,卻又同時並存。
馬丁路德曾寫過一篇《論基督徒的自由》,他說「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轄;也是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受一切管轄。」堪為最佳結論。
他先從信心開始。基督徒因信稱義,不是藉著好行為稱義,因此從律法的枷鎖中解脫,不被律法綑綁;他被上帝稱為義,罪惡得到赦免,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有著永生的盼望,不再被死亡束縛。所以因著信,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轄。
馬丁路德繼續從愛著手。真正的基督徒不會將自由當成放縱情慾的機會,他將愛鄰舍、服事眾人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為了宣揚上帝的愛,為了基督、為了福音,他成為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受一切管轄。
因此,基督徒是自由的,也是不自由的;他既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也是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保羅自己就是這麼說的,
林前9:19「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
僕人 VS. 社畜
保羅自稱為耶穌基督的「僕人」,我們則自稱為公司的「社畜」。雖是玩笑話,但一個是奴隸,一個是社畜,兩者有甚麼區別?
保羅的「僕人」身份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種自由、榮耀的選擇。它帶來的不是束縛,而是從罪與世俗價值觀中真正的解脫。生活中的「束縛」可能源自於追求名利、他人的期望,以及傳統觀念的包袱,帶來的是壓力而非盼望。保羅的僕人身份則指向一個超乎世俗的終極主人,這身分賦予他嶄新的人生方向與永恆的價值,使他的勞苦不再是徒然,他知道榮耀的天家必要來臨。這正是盼望的緣由。
「社畜」則是建立在合約上的。你付出勞心勞力的工作,換來公司每個月發放的薪水,本質上是一種對價關係,也是一種交易關係。但公司營運有好有壞,如金融海嘯時,許多企業營運狀況慘不忍睹,員工必須配合減薪、或放無薪假。甚至公司會倒閉,或片面將你解雇,要你走人;總之,「社畜」充滿不確定性。
但「耶穌基督的僕人」卻不是這樣。你根本沒付出任何事物,但上帝卻揀選了你,甚至祂的獨生子為你而死,使你得到永生。這完全是不對等的關係。一旦祂揀選了你,這份關係就算是天長地久、海枯石爛也不改變。
愛情會消失,親情會變質,公司會倒閉,政府會垮台,唯獨上帝與你的關係是恆久不變的。
呼召
保羅是「奉召為使徒」,原文是「被召的使徒」。使徒的身分不是自己掙來的,是來自上帝的呼召。
我們大概對「使徒身分來自上帝的呼召」沒有疑惑。但許多基督徒可能誤會另一件事,認為呼召只限聖職───牧師、教師、長老。
事實上,你在世俗世界的工作也是上帝的呼召。老師在教室裡教孩子們注音符號、廚師在餐廳裡煮牛肉麵、工人頂著豔陽打地基灌水泥,沒有一個不在祂的呼召裡。下班回到家,換上爸爸媽媽的身分陪著孩子丫丫學語,那也是上帝的呼召。
總之,呼召不限聖職。任何身分,任何工作,都是上帝對人的呼召與帶領。在職份上認真盡責,你就回應了上帝對你的呼召。
「傳」福音
保羅說自己是「特派傳神的福音」,這是他的使命。這份使命感使他不懼艱險、不辭勞苦,即使面對抓捕、或身處牢籠,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傳福音。從他的一生,我們能看出使命感給人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動力。
當人沒有使命感時,他對於為何要做、要做多久、做到何種程度並不清楚,缺乏執行的動力。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立刻放棄,或生出「為何不是別人?為何失敗的又是我?」的憤世嫉俗。但若有使命感,將會賦予他執行的動力,驅使他持續往前。
第二是決策能力。
若沒有使命感,他不知道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根本無法做出清楚的決策。反之,使命感使人知道最終的目標,一旦目標清楚,方向就明確,制定策略就不會顛三倒四。好比你住台中,目的地是墾丁,你會開著車一路向北嗎?自然是往南開嘛。
第三是直面困難。
使命感使人看清目標,並有執行的動力,遇到挫折也不會退縮逃避,而是能夠面對困難,想辦法克服。缺乏使命感的人,遇到挫折就兩手一攤,容易推託或放棄。
最後是成就感。
一旦目標清楚,每往前一步就是距離夢想更近一步,這會帶來成就感,激勵人持續做下去。
傳「福音」
福音,是好消息。
其實,我們的生活不缺好消息。AI快速發展、經濟成長、壽命延長、...,但這些世俗的「好消息」往往是浮動的、短暫的、付出龐大代價的,而且最終的遠景可能是灰暗的、伴隨著驚人副作用、甚至是通往毀滅的。
例如AI發展快速,的確能夠減輕工作負荷,但也可能導致更多人失業;經濟成長造就荷包滿滿,但會一直處於榮景嗎?更別說伴隨而來的環境汙染、溫室效應等驚人代價,人類幾乎無法解決。壽命延長看來不錯,但延長的不是健康餘命,而是躺在病床上苟延殘喘的時間而已。一個要付出龐大代價,但效益浮動又短暫的消息,怎能算是好消息?
即使經濟再成長、科技再進步,但人的心仍然是敗壞、邪惡的,始終活在罪惡之中。從出生開始,就朝著死亡邁進,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沒有哪個俗世的好消息能解決罪的問題。
但上帝的福音不同。只有它指向一個榮耀、美麗、和平的遠景,只有它能根本解決人類罪惡與死亡的問題,而且沒有副作用,沒有代價要償還。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都由上帝完成,人只要相信就行。這才是真正的好消息。
這就是上帝要我們去傳揚的福音。這就是保羅放下尊貴的出身、學霸的身分,在上帝的光照下,畢生只願意投入的事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
應許
福音不是臨時冒出來的,而是長久的,有歷史基礎的,早已載明在猶太人傳承千年的聖經裡;「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
上帝不是在天上看著地上的人類越來越邪惡,煩惱著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突然靈光一現,腦門一拍,「對了,就派耶穌去上十字架好了,由他來承擔人的罪。」上帝創造世界萬物,早已預知人的敗壞,也早已預定福音計畫,這都寫明在舊約裡。一切都在祂的掌握之下,祂預知一切,更預定一切。
上帝的預定為基督徒帶來無與倫比的安心感。既然知道祂預定萬事萬物,包括我們一生的年歲、際遇,我們自然可以放心交託一切,由祂帶領。我們不確定生命會如何,但我們知道誰在掌握生命,這就夠了。這正是加爾文所謂「莫名的安心感」。
同樣重要的,福音是「神所應許的」;這與我們在職場上簽訂的合約、在關係中許下的承諾有著極大的不同。
我們必須理解,合約與承諾的效力,取決於雙方的能力與意願。相對於上帝而言,人的能力有限,意志薄弱,即使雙方簽訂合約也可能毀約、許下承諾也可能跳票,無法期待天長地久。
但福音是神所應許的。神是全能的、是無限的、是不變的,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在祂沒有不可能、或難成的事。祂既然應許,就一定會做到。我可以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不相信我自己,但我可以絕對相信上帝,把生命交託在祂手中。誠如大衛之言,
撒下22:2-3「耶和華是我的巖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是我的避難所。」
結語
只有福音能真正解決人類的問題,只有它指向的未來是榮耀、光明、永恆的遠景,遠非俗世任何好消息能比擬。
保羅深刻明瞭救恩是何等的寶貴,而且是白白賜與的,這份恩情牢牢攫住了他,使他以傳福音作為使命。
今天,福音也攫住了你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