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

[查經]弗5:3-5



3. 至於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方合聖徒的體統。
4. 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都不相宜;總要說感謝的話。
5. 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你曾經在邀請別人來教會時遭到拒絕嗎?他們是以甚麼理由拒絕的呢?
身為華人基督徒,我最常聽到的理由是「喔,我是拜菩薩的啦,跟你們基督教一樣,都是勸人為善,每個宗教都很好啦...」
在這句善意的軟釘子中,包覆著一個對於基督教信仰的偏頗理解:他們以為基督教在乎的是美好的品性與道德,因此一提到它,立刻聯想到行善、道德、品行。
這觀念不是全錯,但顯然極端的片面,因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不是品行與道德,而是關乎神與祂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工作。
我們可以斬釘截鐵地斷言,離了這核心,基督教與其他勸人為善的宗教確實沒兩樣,甚至生活規範還更加嚴苛。
因此,你總是可以在使徒的書信中看到,他在提出善行的勸勉之前,必定不忘闡述為何這樣做的原因;他希望基督徒明白,他們之所以行善,是因為在那之前、有一個大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善───基督的救恩───行在他們身上。
他們被這救恩重生了,得到一個天家的新身分;救恩深切的激勵著他們戮力行善,以配這重生的新身分。這一切都可以在第3節起頭的轉折連接詞───「但是」───看出端倪(和合本譯為「至於」)。
「但是」連接兩個不可分割、不能分離的重要元素:教義與善行。使徒剛在第2節介紹出基督捨己的作為、與這背後顯現的代贖意涵;在這教義基礎上,他才要求以弗所的基督徒在生活中展現出對應的道德行為,「...但是淫亂並一切污穢,或是貪婪,在你們中間連提都不可,......」
在他的觀念裡,教義與善行分離是無法想像的,教義是善行的起源與核心,而善行則是教義的展現與應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他的書信中,幾乎處處可見類似的結構反覆地出現。


淫亂,污穢,貪婪,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

基督徒當然是自由的,但卻絕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節制的那種。保羅要他們明白,有些事情與他們的身分不相符,是不應該做的;他在3-5節中提到一連串的清單:
淫亂:不法的性關係
污穢:任何形式的不潔
貪婪:覬覦、貪得無饜
淫詞:猥褻淫穢的言詞
妄語:蠢話,愚昧、罪惡的言語
戲笑的話:詼諧、洗煉、機智,但卻帶著傷害人的意圖
在這些不宜的行為中,其中一個是保羅特別關注的,以至於他在第5節提到了兩次:貪心。
貪心不像其他的罪那麼容易辨識。好比淫亂、或污穢,在起心動念的當下,你心中的警報很快就會響起「NO!這是罪,是不應該做的」。
但貪心把牠自己隱藏得很好、埋藏得很深,以至於人往往沒有任何警覺。牠可以藏在任何美好的事物、甚至是上帝的恩賜裡,使你失去戒心。那事物太美好,美好到你只想要牢牢地緊抓不放,失去它就活不下去;貪心使它成為你的上帝。
好比孩子。孩子是上帝賜下的產業,他們本身當然是美好的;但對於某些基督徒父母來說,他們將孩子看得太過重要,甚至連上帝都可以不要,只要有孩子就好。他們沒有上帝沒關係,一旦沒有孩子就活不下去,貪心藉著孩子牢籠了他們。保羅說,孩子成了他們的偶像,他們敬拜的對象。他們將上帝從寶座上拉下來,把孩子推上去。
又好比講台。講台是解釋聖道、造就會眾的重要管道,但它帶來的誘惑對某些人是致命性的吸引力;他們太喜歡那伴隨而來的掌聲、讚美聲,世間的美名成了驅策他們的動力,而不是在神裡面的委身。他們甚至自我欺哄,以造就會眾為糖衣裹在外頭,但內裡包藏的是希求美名的貪心。
鍾馬田精闢的做出結論:
「貪心就與拜偶像一樣。任何再美好的事物,不管是什麼,只要我們企圖把它當作一個重要的對象,生命的中心點,是我們所愛慕所夢想的,我們對它花盡心思,為它而活,只有它能帶給我們最大的樂趣;如果它不是神,那麼它就成了我們的偶像。」


...連提都不可

對於這些罪行,保羅要他們不可做,甚至是連提都不可。
為什麼連提一提、說一說都不可?有那麼嚴重嗎?
確實有那麼嚴重。
說出口代表腦子想過了,因此「連提都不可」,表示連想都不應該想。不管在言語上或思想上,都不應該出現。
羅13:14「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對基督徒來說,我們必須小心哪些時刻、或處境、或環境最容易產生誘惑。對某些人來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或深夜時刻、或情緒低落的當下、或得到推崇稱讚之時、...,你一定知道自己在某些處境下特別容易受到誘惑。如果你明知道哪些東西容易對你產生誘惑,但卻故意去做,就是在為肉體安排,給心中的魔鬼提供飼料,使牠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控制你。
我們要避免任何一種足以引誘我們犯汙穢和淫亂罪的事物。基督徒生活的整個秘訣在於一開始就要小心提防試探。如果你容許誘惑在你的心中盤據了一個小小的角落,很快你就會被打敗了。


合聖徒的體統

保羅在此告誡以弗所教會不可做惡事,請特別注意他所持的理由───聖徒的體統。
他不是說因為那些事情有礙名聲所以不要做、也不是說那些事情對身心靈有害因此不可做,他關注的也不是國家榮耀、或人類尊嚴的議題,他關心的是教義方面的───有關聖徒、合體統、相宜、基督和神的國。
保羅對道德本身沒有興趣,對道德的觀念也沒有興趣,他也不是因為罪的邪惡和可怕的後果而勸人不要犯罪。他關注的是聖徒的身分、神的榮耀。
他要基督徒明白,你現在的身分已經與以前不同了,你已經重生了,是上帝家裡的人,有著高貴的地位,因此你們不可犯罪,不要做那些與你們身分不合、有損身分的惡行。


說感謝的話

稍早提過,一個好的勸勉除了包含消極的禁止,也要包含積極的引導。保羅提出的積極部分是「說感謝的話」。這領我們想到這段經文,
帖前5: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基督徒是一個感恩的人。他在生活中表現出喜樂來,因為他對活在他裡面的神和基督心存深刻的感激。
他總是記得自己是誰,是什麼身分;知道他成了今日的樣子,都是出於神的恩典。他時時意識到自己已經脫離了那邪惡、愚昧的舊生命,和屬世的一切虛榮、浮華,他為此而感謝神。
他明白他的新生命並不是將舊生命略加改進,而是徹底的重生,那是任誰都做不到的事,除了上帝之外。如此,自然就會想要榮耀祂,而不是做惡事減損祂的榮耀。


你們確實的知道

「你們確實的知道」意思是你們一定知道,你們早該知道。
換句話說,保羅在此的勸勉是一件以弗所教會早就知道的事情。為什麼保羅明知道會眾早就知道,卻又重提一遍?
這顯示出人有多麼容易遺忘,總是需要不斷的被提醒,哪怕是他們早就已經明白的道理。
另外,這也顯示某些人對於認知的謬誤。他們以為自己知道,但其實不是很清楚、或根本不清楚,因此聖靈才默示聖經作者一再詳細地對我們解說。


稱義與成聖

保羅在第5節說,做這些惡事的人就與神的國無分了。也許有人會這麼問,「基督徒不是因信稱義的嗎?但這裡說犯罪就不能上天堂,兩者不是相互衝突嗎?」
基督徒的生命包含兩部分:稱義與成聖。稱義是起點,而成聖則是一條延續不斷的線,直到生命中止的那天。稱義憑藉的是基督在十架上完成的工作,我們相信這事,因此被稱為義;而成聖則是在聖靈保守與引導之下,持續不斷的活出新生命的樣式。
因此可以這樣說,基督徒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其中必定包含稱義與成聖。上帝如果揀選你,就代表你已經被置入這過程中,你不但被稱為義,而且也必然開始成聖之路,
林前6:11「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
稱義與成聖是不可能分開的,如果某人聲稱他是基督徒,但卻持續生活在罪惡之中,毫無悔改,直到生命的終點仍是如此,這是無法想像的!他的稱義必定是假的,他只是一個嘴巴稱呼「主啊!主啊!」的人,而神的回答必然是:「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這並非表示基督徒永不犯罪、一犯罪就代表他的稱義是假的。事實上,一個信靠主的人仍有可能犯下嚴重的罪,例如大衛。但在聖靈的引導之下,他最終一定會悔改,遠離罪惡。因此如果沒有看到他臨終前最後一刻,我們無法斷定這人是不是基督徒。
不過,我們也無須斷定誰是基督徒、誰不是,那是上帝的工作,我們不應僭越。
聖經寫成的用意不是要我們檢視他人,而是檢視自己。這些經文放在我們面前,是叫我們用來測驗自己,我若繼續活在罪中,那麼定期上教會、定期奉獻、口裡阿們阿們...,這些就毫無價值,我根本不是一個被稱為義的人。

你是一個真基督徒嗎?



查經問題
  • 淫亂,污穢,貪婪,淫詞,妄語,和戲笑的話分別是甚麼意思?
  • 保羅在第5節中,特別強調哪一種罪?
  • 貪心帶來的危險是什麼?
  • 對你來說,哪些可能成為你的偶像?
  • 對於淫亂、污穢、貪婪等惡行,保羅說該如何面對呢?為甚麼連提都不可?
  •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時刻、或處境、或環境,容易誘惑你?
  • 保羅在此告誡以弗所教會不可做惡事,他用的是什麼理由?這對你日後在孩子的管教上、或弟兄姐妹之間勸告上,有甚麼提醒?
  • 之前提過,一個好的勸勉除了包含消極的禁止,也要包含積極的引導。保羅提出的積極部分是什麼?
  • 要感謝甚麼?這對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有甚麼重要?
  • 「你們確實的知道」意思是什麼?
  • 換句話說,保羅在此的勸勉是一件以弗所教會早就知道的事情。為甚麼保羅又再說了一次?
  • 保羅在第5節說,做這些惡事的人就與神的國無分了。但基督徒不是因信稱義的嗎?這中間有衝突嗎?
  • 如果某人說他已經被稱義,但行為舉止卻仍然活在罪惡裡,這該怎麼解釋?
  • 這表示基督徒不能犯罪、一犯罪就代表他的稱義是假的,對嗎?如果不對,錯在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