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查經] 弗4:7-10


7.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8.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9. (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10.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各人

在前面4-6節,最吸引讀者眼球的,必定是「一」───一個身體、一個聖靈、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高達7次之多。
基督徒雖有千千萬萬,但都在這些事情上合一,沒有例外;這許多的「一」正是基督徒合一的基礎。

進入第7節,有一個字沒有被和合本翻出來、可是很重要───「但」,
藉著「但」,使徒開始將論述的重點放在合一的對象──────的身上,「但我們各人...」。
在接連的七個「一」之後,以這個連接詞「但」轉向千千萬萬來自不同背景、國家、文化、家庭的基督徒,
這「一對多」的轉折使我們了解合一的特質:合一不是機械式、而是有機的,具有多樣性;基督徒雖然進入合一,但仍然保有自己的個性
屬靈的合一不是工廠的產線,基督徒不是被造成一模一樣的罐頭產品,
來自各地的基督徒仍保有各自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台灣的基督徒與來自非洲、日本、中南美的基督徒合一在基督裡,但他們仍保有各自的特質;
基本上他們是合一的,但在許多方面又不一樣
鍾馬田特別強調這點:
「我們必須時時記住這兩個原則。個別性並不會破壞合一,合一也不會消滅個別性。」


經上說

我們必須記住,使徒是個受過嚴格訓練的法利賽人,在他的書信之中,經常可見舊約經文的引用。
第8節就是個好例子,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是引用自詩68:18「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神可以與他們同住。」
雖為引用,但你若仔細比較,定可在細微處發現差異;在這差異之處,往往顯現了神學教義的精深。
比較看看,兩處經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主角不同
在弗4:8裡,升上高天的是基督,
但在詩68:18裡,升上高天的是耶和華。
一處是基督,另一處是耶和華,你如何調和兩處的差異呢?
是保羅引用錯了嗎?是聖靈的默示有誤?或後人在抄寫時寫錯了?
事實上,後人抄寫得沒錯,保羅引用得沒錯,聖靈的默示更不可能出錯,
因為,基督就是耶和華,「三位一體」的教義正在這差異處顯現出來
鍾馬田解釋箇中原因:
「聖靈默示他(按:保羅)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描述當地的情況,結果他所寫的也變成了一個極佳的預言,預表將來要發生的事。那是一個有關基督的預言,準確地描述了將要發生在耶穌基督身上的事。」

同樣道理,司提反在他的臨終佈道也是如此:
徒7:38「這人曾在曠野會中和西乃山上,與那對他說話的天使同在,又與我們的祖宗同在,並且領受活潑的聖言傳給我們。」
依著上下文的文脈,司提反此處自然是指著基督而言;
但當初是誰在曠野中與以色列人同在?不正是耶和華嗎?
「三位一體」的教義再一次向讀者顯明出來,
基督與父神同等,同在永恆中,與父享有同等的威嚴與權能

第二個差異,受 vs. 給
詩篇裡,神與人之間以一種動作串聯起來:「受」───「你...受了供獻」。
但在以弗所書裡,則以另一個動作連接:「給」───「他...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一處受、一處給,你如何調和兩處的差異呢?

基督同時給與受

這兩處經文彷彿是上下兩集的連續劇,
在上集,主耶穌基督戰勝了仇敵───魔鬼、地獄、死亡、罪惡,使敵人潰不成軍,徹底投降,他從敵人擄掠了數不盡的戰利品;
在下集,他乘坐戰車,在夾道民眾的歡呼聲中榮耀凱歸,他向子民們展示豐厚的戰利品,並大方地分賜給喝彩的民眾。

這幅圖畫很美。
我們的主不是個吝嗇的君王,祂擄掠了仇敵,就把祂的恩賜賞給我們;
從始至終,所有的恩賜都是由祂而來的。



查經問題


  • 第7節一開始,有哪一個原文字沒有被和合本翻譯出來?
  • 為什麼要使用"但"這個字?
  • 第8節「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是引用舊約哪段經文?
  • 比較一下,兩者有哪些差異?
  • 弗4:8裡,是誰升上高天?詩68:18呢?
  • 一個是耶和華、一個是基督,這有甚麼涵義呢?
  • 詩篇裡,神與人以哪種動作連接?
  • 以弗所書裡,神與人以哪種動作連接?
  • 一個受、一個給,這怎麼解釋?
  • 「擄掠了仇敵」是怎樣的畫面?
  • 基督得到了戰利品,他把這些給了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