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

[查經] 弗2:20-22(1)

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21. 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22. 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神的家

為了讓以弗所人明白上帝與教會、以及教會肢體之間的關係,
使徒曾在第19節以國民與家人做為比喻,我們之前已經詳細的說明了。
但他似乎認為這兩種比喻仍有不足,
因此在20-22節,使徒繼續以第三種比喻───家,或房子───作進一步的論述。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經疑惑過:
保羅為何以這三個做為比喻?
這三個比喻───國民、家人、房子───有連貫性嗎?
如果有,把他們串聯在一起的中心是甚麼?
保羅藉著這三個連續的比喻想要教導甚麼事情?

首先,從前面兩個比喻───國民與家人───進行分析,
很明顯的,這兩個比喻是連貫的,
國民雖然同在一個政府的管轄之下,但彼此關係較為鬆散,
而家人則是一個較小、較緊密的群體,他們之間有著相同的血緣關係,不能分割。
這兩者的連貫性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保羅使用這兩個比喻帶出上帝與教會、以及教會肢體之間的合一關係,
第二個畫面比第一個畫面更進一步。
那麼,第三個比喻與第二個比喻相比又如何呢?
第三個畫面比第二個畫面更進一步嗎?也就是,房子比家人又更進一步嗎?

是的,房子比家人更進一步,更緊密、更合一。
這與我們的認知似乎不同,一個是建築物,一個是家人關係,建築物怎麼可能比家人關係更緊密呢?原因是甚麼?
首先,家人之間的關係雖然緊密,但彼此之間仍保有各自的個性
你與爸媽、兄弟姊妹的個性不會完全一樣,才華與能力不同,人格特質也不一樣,
但若要砌房子,磚石必須要打磨、甚至要尺寸完全相同才能彼此嵌合在一起。
再者,家人雖然生活在一起,但遲早會因各種因素而分開
例如,新的工作在另一個城市,必須搬家;兒女長大嫁娶,另立新家庭;甚至爸媽年老過世等,
家人不可能永遠都在一起;
但房子不同,你若把牆裡的磚石抽出來,牆就倒了,房子也坍了。
最後,在前兩個比喻中,神雖然與我們的關係親密如國民、或家人,
但從本質來說,神仍是神,你仍是你,你們仍是分開且獨立的個體,
但在第三個比喻裡,保羅卻告訴我們,神住在我們裡面,「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你與神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緊密的合一,神不是在你的身體之外與你分開,祂住在你的裡面
許多經文都提到這點,例如:
林前3:16「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
林前6:19「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
林後6:16「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彼前2:5「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由此我們知道,使徒舉的這三個比喻有其連貫性與中心思想,
他在這三個畫面中企圖作的,就是帶出這個合一的偉大事實,
家人比國民更進一步,房子又比家人更進一步,
我們與神同國───我們在神的家庭裡───神住在我們裡面。

特別的是,從20-22節的經文中,我們更可以看到關於這房子的幾項特質:

第一,這房子仍在施工中。
經文告訴我們,「 各(或作: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神在歷世歷代中,分別揀選了不同國籍、不同身分、不同特質的人建造教會,
祂首先為這房子立下根基───使徒與先知,接著是埋定房角石───基督,之後逐步建造,以弗所人、歷代聖徒都陸陸續續加進來,
但這行動還沒有結束,我們也被揀選成為這房子的一部份,
你的下面有歷代的聖徒,將來,神會在你上面放上其他人,如此一磚一石的,不斷堆砌上去;
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有的時候───例如大復興年代───揀選多一點,有的時候揀選少一點,神有自己的安排,
有的時候看似停止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神並未歇下祂的腳步,揀選仍在進行中,「"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神自己是永恆的建築師,祂已畫好藍圖和細節,祂正在建造,
在每一個世代中,祂都拿出一些石塊,雕琢、挑選,將其加在這個房子上。
由此我們可以確信,教會的成長必要完成,不可能失敗
但6:26「現在我降旨曉諭我所統轄的全國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

對我們來說,這是何等榮耀的安排啊!
神挑中我們,使我們成為這房子的一部份,你無法說自己沒有才華、沒有恩賜、沒有用處,
因為那表示神的揀選似乎是一個愚蠢的行為
不!
你一定有才華與恩賜,只是你尚未發掘出來罷了。
個性外向開朗的,可能是客廳的一部份,接待往來的賓客;
個性穩重老成的,也許成為臥室的某個磚石,
願意聽人分享倒垃圾的,適合擔任處理便溺的馬桶(這非常重要,一個房子可以沒有客廳、沒有臥室,但無論再簡陋,沒有廁所根本很難住下去)
喜歡知識的,可能是書房的一角。
無論如何,你有神賜予的恩賜與特質,神揀選你成為這房子的一部份。
同時,這比喻也使我們明白,其他肢體也是這房子的一部份,
上帝揀選你,也揀選他,
沒有誰比誰重要,每個人都重要,彼此搭配才能完成這個家

第二,這房子是有生命的。
它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會隨著時間成長的,「...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它不是一開始就那樣大,而是逐漸成長茁壯的。
彼得也是如此形容:
彼前2:5「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
這些石頭是活的,建造出的房子也是有生命的。
你可以從教會的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生命力呢?

談到這個問題,許多基督徒往往浮現出這個答案:「人數的增長」。
從某個方向來說,這答案是確實的,
例如,整個大公教會從最初的12個人,成長到歷世歷代的千千萬萬之譜,未來仍要繼續成長下去,「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若只從人數來判斷,卻無可避免的一定會有盲點
如果人數成長的就是好教會,某些成功神學、甚至是異端邪說的教會人數成長更為驚人,他們舉辦又酷又炫的活動吸引人參加,這些就是有生命力的好教會?
有些教會人數少、會眾年紀也大,辦不了甚麼吸引人的活動,看起來暮氣沉沉,但卻始終持守純正的教義,這反而是沒生命力的壞教會?
不講別人,以前我們自己不就是如此?
小組長開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數字:「你們這周有幾個訪客?幾個人正在看聖經?...」
上行下效的結果,領導看重數字,平信徒自然也是如此,頻頻以「我幫過幾個人成為基督徒」為自豪,
過分看重人數的成長,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純正的教義、充分的牧養、認真的講道、...等───反而忽略了。

教會真正的生命力不僅展現在人數上,更重要的是,
教會是否追求聖潔?
神學教義是否純正?
牧養是否充足?
彼此相愛是否落實?
與上面這些面向相較,人數增長反而是比較不重要的,
不是說人數不重要,而是它不是最重要。
如果可以選擇,我反而希望自己的教會是個追求聖潔、持守純正教義、充足牧養與彼此相愛的地方,人數少也沒關係。

第三,這房子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聖潔。
經文對於它的大小、裝飾隻字未提,他只說它是聖潔的,這是最大的特色
教會最主要的特質就是她的聖潔,而不是她的龐大或影響力。
一旦聖潔成為教會最主要的特色,會眾的合一就是必然的事情;
同時,聖潔就是最強效的濾網,若被放在中心位置,在許多事物進來之前都將被它過濾除去,
基督徒會問自己:「這件事符合我追求的聖潔嗎?聖潔的神喜悅我做這件事嗎?」
接下來,教會的復興就指日可待了,
翻開教會歷史,每一次的大復興或大增長都是根據這種形式產生的,
鍾馬田說:
「...兩百年前那次屬靈大復興之前,就先有衛斯理、懷特腓德等人的“聖潔團契”。你先從聖潔開始,然後才有人數的增加。」

靠他

我們是唯獨藉著基督才能成為神住所的一部份,「靠他聯絡得合式」,「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
離了耶穌基督,就沒有教會,離了耶穌基督,就沒有合一,
祂必須是教會的核心,教會一切的思想、活動、要求,都必須以祂為根基。
鍾馬田如此強調:
「任何運動或組織若不把基督放在中心、開頭、根基、目標上,而自稱能使人與神建立正確關係,就不是出於神的。它可能有很多義行善舉,可能以助人為樂,甚至可能替一些人的生命帶來了改變;可是它若不以基督為中心,就不是屬基督的。」
一個沒有基督的教會,與慈善團體有甚麼差異?
一場沒有基督的講道,與追求心靈成長的演講有甚麼不同?
一個沒有基督的公益活動,與坊間慈善組織的活動有甚麼分別?
祂必須是教會的核心!
讓我們重新反思,教會的一切───活動、講道、公益───是否仍以基督為中心?


查經問題

  • 關於教會肢體的關係,保羅在19節用了哪兩個比喻?在20-22節,保羅用了甚麼比喻?
  • 先是國民、再來是家人,最後是家/房子,保羅要用這3個比喻?這種先後順序有甚麼特殊涵義?
  • 以合一的角度來說,為何家人比國民更進一步?
  • 以合一的角度來說,為何家/房子比家人更進一步?
  • 保羅告訴我們哪些關於這個房子的特質?
  • 明白上帝是這個房子的建築師,有甚麼重要意義?
  • 當你明白自己是房子的一部份,這有甚麼意義?
  • 從哪裡看出來這房子是有生命力的?
  • 我們可以從教會哪些地方看出它是有生命力的、正在成長?
  • 如果只從人數來判斷教會是否有生命力,有甚麼盲點?
  • 教會的生命力展現在哪些地方上?
  • 當你明白上帝對祂住所的要求是聖潔,對於身為這住所一份子的你來說,有甚麼提醒?
  • 我們是藉著甚麼管道,才能成為住所的一部份?
  • 這對於分辨各種教會是否純正時,有什麼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