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十七世紀,天主教與更正教的教義爭論,已從主要的大方向轉移到枝微末節的辯論,枯燥乏味,逐漸與信徒的日常生活脫節。
- 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促使中產階級與工人階級興起,中產階級希望從既得利益者手中取得話語權,工人階級則希望有更完善的福利與保障;但當時的教會無力做出適切回應。
- 綜合以上原因,十八世紀時的英國出現了自由傳道者,他們大都沒有受過神學訓練,也未受教會按立,他們自由的在街頭直接面對群眾傳道,吸引的對象是平民百姓與窮苦大眾。最著名的有威特菲德與衛斯理。
- 清教徒注重規律、自制,認為感情應當受到理性的約束;注重解經,講道以經文為中心。但奮興佈道家注重感情的刺激,挑戰群眾做出改變,講道的內容遠不及演說的技巧來得重要,那才是成功講道的關鍵。因此,釋經講道越來越少見,因為群眾不喜歡;講道逐漸轉成市場導向,群眾喜歡聽甚麼,講員就講甚麼。講道以講員為中心,不再以「道」為中心,講員比「道」更有吸引力。
- 衛斯理出身聖公會,但受到莫拉維弟兄會(重洗派,敬虔主義)的影響甚深:
- 不專注神學體系的建立,關注的是日常生活、群體關係、對神的主觀領受。
- 贊成無限代贖論,認為救恩對所有人開放,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救恩,神並未預定某些人不得救。
- 關注宣教。
- 重視慈善工作。
- 輕視神學研究,有反智傾向,斷言知識使人失去敬虔、理性與靈性不能並存。
- 敬虔主義影響衛斯理很大,衛斯理也幫助敬虔主義廣為傳播,成為英美大奮興運動的重要元素。
- 衛斯理認為自己的重生經驗(突然異樣的火熱、狂喜感覺)是聖靈的作為,稱之為聖靈的二次恩典。這促使靈恩運動的興起,五旬節宗甚至認為聖靈充滿的人都會得到超自然能力。
- 衛斯理雖然一開始並沒有創立宗派的打算,但隨著循道派與聖公會越走越遠,在他去世後四年循道派終於獨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