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正忙著玩「信長之野望」,從甲府揮軍進攻信濃,
老婆問:「晚餐你要吃乾麵、涼麵還是泡麵?」
我隨口答:「都可以啦,老婆做的都好吃~」
問題來囉,我說的「都可以」,有沒有包含披薩勒?
「廢話」,你說,「當然沒有啊!」
「你怎麼知道沒有包含披薩?不是說"都可以"嗎?就應該是吃甚麼都可以啊!」
「因為前面有說啊,是乾麵、涼麵、泡麵中選一個嘛。」
沒錯,這個「都可以」可不是吃甚麼都可以,
你之所以能夠確定披薩不行,是因為前文中已經說明了,
在上下文中,某個字的意思已經被限定了範圍,你不會把範圍以外的意思硬塞進去,
如果你硬塞它沒說的意思,就必然誤會了整段話。
這就是上下文觀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但類似的錯誤解釋、或錯誤引用,卻常常發生在我們對於聖經經文的解釋當中,
我們忽略上下文的文義,卻逕自中抽出某一段話、甚至幾個字出來,把它沒提到的意思硬塞進去,以為那就是原意。
例如,
如果你單單從這一節來看,就會得出上面的結論,
但真正的意思卻不是如此,
因為當你往前面看、往後面看,從整個上下文來看,你就會發現這一節是被層層包含在一個較大的段落之中,
這段講的是死後復活的形體改變,而不是對於貪睡、浪費光陰的批判。
同樣的,
請仔細分辨,這段來自上帝的話,原初的聽眾是誰?這段話是說給誰聽的?
往前看你就會知道,這段話說給老底嘉教會聽的,而不是沒被揀選的外邦人,
他們是一群在創世以先就被揀選的人,聖靈在他們身上做工,因此聽到上帝呼召之後,才能夠打開心門讓祂進來;
但若你泛指外邦人也會打開心門,可能就會得出「未被揀選的人聽到上帝聲音也會打開心門」的奇怪結論。
別誤會,我們當然期望外邦人悔改、受洗、領受福音,
聖經裡有許多經文都可以準確的表達這層意思,
但啟3:20不是對外邦人說的,它的受眾是基督徒。
看上下文需要時間,也需要練習,
它要求讀者投注時間與精力,設身於當初的語意環境中,仔細推敲經文的意思,
懶散的讀經態度鐵定無法符合它的要求。
斯托德在【當代講道藝術】中說:
「如果聖經確實是神的話語,那麼我們就要戒絕懶散隨便的解經!」
經文有來自於上帝的神聖性,
我們應當小心查考與應用,不要在輕輕忽忽之間濫用了經文。
例如,
林前15:51「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這節講的是不要浪費光陰呼呼大睡、要努力突破改變自己嗎?
如果你單單從這一節來看,就會得出上面的結論,
但真正的意思卻不是如此,
因為當你往前面看、往後面看,從整個上下文來看,你就會發現這一節是被層層包含在一個較大的段落之中,
這段講的是死後復活的形體改變,而不是對於貪睡、浪費光陰的批判。
同樣的,
啟3:20「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這節是在講所有人───包含被揀選的基督徒、與未被揀選的外邦人───聽到上帝聲音都會打開心房,讓祂進來嗎?
請仔細分辨,這段來自上帝的話,原初的聽眾是誰?這段話是說給誰聽的?
往前看你就會知道,這段話說給老底嘉教會聽的,而不是沒被揀選的外邦人,
他們是一群在創世以先就被揀選的人,聖靈在他們身上做工,因此聽到上帝呼召之後,才能夠打開心門讓祂進來;
但若你泛指外邦人也會打開心門,可能就會得出「未被揀選的人聽到上帝聲音也會打開心門」的奇怪結論。
別誤會,我們當然期望外邦人悔改、受洗、領受福音,
聖經裡有許多經文都可以準確的表達這層意思,
但啟3:20不是對外邦人說的,它的受眾是基督徒。
看上下文需要時間,也需要練習,
它要求讀者投注時間與精力,設身於當初的語意環境中,仔細推敲經文的意思,
懶散的讀經態度鐵定無法符合它的要求。
斯托德在【當代講道藝術】中說:
「如果聖經確實是神的話語,那麼我們就要戒絕懶散隨便的解經!」
經文有來自於上帝的神聖性,
我們應當小心查考與應用,不要在輕輕忽忽之間濫用了經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