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小孩子
基督徒的生命是點與線的關係:稱義是起點,成聖則是一條延續至生命終點的線,
在被稱義之前,他們仍在黑暗之中,「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但在某個奇妙的時間點,他們竟然被神稱為義人,基督在十架上的義歸算給他們,而他們的罪被歸算給基督,從此「出黑暗入奇妙光明」,開啟了他們的屬靈生命。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則進一步透露出,
稱義不是把人的靈魂這裡改一點、那裏修一下,或進行性能提升;稱義不是update,也不是upgrade。
好比人的受造一般,基督徒的生命乃是一個完全新造的生命。
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文同時提醒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從幼兒開始的,
不論他肉身的年紀,也無視他的社會階層、身分與名望,每一個剛被稱義的基督徒都是屬靈的幼兒。
他們的屬靈生命才剛剛開始,成長不是一蹴可及的,那必定是個漸進的過程。
悔改信主並不是終點,而是開端,我們千萬不可以認為作了基督徒就大功告成,可以安度餘生了。
雖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從幼兒開始的,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忽略了這件事,
例如,大牌藝人、或社會名人、或大企業家、或政府高官成為基督徒時,我們傾向認為他們見過世面,已經夠成熟、擁有足夠的智慧可以處理一切事務,
而忽略了這些政商名流其實只是個屬靈幼兒,需要呵護照顧,他們還只能吃流質食物,啃不動乾糧。
我們太快將他們推上前線,升他們作小組長、或任命他們擔任某些事工、或負起領導責任,但他們的屬靈心智尚未成熟,神學裝備亦不足,這麼做等於是在戕害他們,也害了身邊的其他會眾們。
試想,你會將步槍發給一個五歲孩童、命令他上前線去打仗嗎?
姑且不論他有沒有力氣拿得動步槍,且說他拿得動吧,他拿了槍,會不會先轟了自己的腳趾,或轟了旁邊的戰友?
對於部隊來說,這種娃娃兵上了戰場,到底是福還是禍?
如果你覺得五歲孩童上戰場很可笑,那你怎會認同教會升任一個屬靈幼兒擔任小組長呢?
保羅即已看出此種危險,在給提摩太的書信裡,叮囑他不要做這類事情:
提前3:6「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
我自己就是一個錯誤的例子。
受洗不過三年多就開始擔任小組長,每周查經時總想藉著經文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坦白說,那時候哪懂甚麼釋經的方法呢?教會裡也沒有人教如何正確的釋經(抱歉,現在也沒有),
反之,當時流行的氛圍是「如果能從經文裡想到沒有人想過的,這人就越會解經」。
於是,古舊的福音真理沒人有興趣,大家想的都是從經文中發掘出如何應用、如何活出來,把經文做出過度的引申,將自己的意思塞進經文之中,逼經文說出它從未有過的意義;
這哪裡是正確的解經?根本是「靈異解經」了。
我也不例外,當時留下的查經材料,現在重新看都覺得汗顏,深深覺得對不起當年的小組成員們。
以小組長的職分來說,比較健全的作法應當有兩階段,
第一階段由教會提供正確、足夠的神學裝備給他,例如教導他甚麼是系統性的福音觀念、如何正確的解釋經文、哪些是錯誤的解經範例、教會歷史簡介、...,
第二階段檢核他是否能夠吸收並活用,例如指定一段經文要他準備,測試他實際帶查經的內容如何。
以往總是挑選看起來Sharp的人───具體來說大概是能言善道、主動積極、有熱誠、有愛心───擔任小組長,但實際情形是,這些人不一定稱職。
他們也許適合擔任其他事工,但並不一定適合擔任小組長的職分。
畢竟,那個職分的核心責任是查經,如果查經有問題,其他做得再好也沒用(請參閱「教會小組長」之我見」一文」)。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屬靈的幼兒需要時間成長,不應當太快拔擢擔任事工,更別說是擔任領導的角色了;這對他們的屬靈生命沒有好處,對其他會眾也沒有幫助。
他們需要有人看顧,需要靈糧成長,更需要時間茁壯,揠苗助長只會帶來負面影響。
使徒藉著弗4:14告訴我們,在屬靈的戰場上,小孩子有哪些特徵或傾向:一、「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二、「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
一、「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
小孩子很好騙,每個爸媽都知道。
你告訴他們床下有鬼、衣櫃裡有怪物、太陽繞著地球轉,他們照單全收、深信不疑。
他們無法分辨真實與謊言,因為他們沒有分辨兩者所需的知識,
缺乏知識,就不能試驗、過濾、辨明所聽到的訊息何為真、何為假。
這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缺乏知識,還以為自己懂得很多,經常高估自己。
我們也曾經是、或現在仍然是屬靈的小孩,這點提醒我們要謙卑學習,不可認為自己已經懂很多;更要凡事察驗,不要以經驗、或直覺做出決定。
知識的累積,往往需要透過管教、訓練而來;小孩子天生不喜歡受教,不肯服從管教,對於訓練不耐煩。
這給我們帶來提醒:對於符合聖經的建議、管教,我們是否願意謙卑聆聽且順服接受?如果我們總是硬著頸項狡辯、否認、找理由,我們其實仍是屬靈的小孩子而已。
二、「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
「飄來飄去」原文指的是被波浪搖動,引申為心理狀態如同波浪般起伏不定。
小孩子的特徵就是變化快速,無法控制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就大吵大鬧,他有什麼就立刻發洩出來;
他想要什麼,就立刻要得到,若遭拒絕他就大發脾氣;前一秒鐘才誇他表現很好,下一秒就在地上打滾耍賴。
無法控制情緒,情緒有如波浪般上下起伏往往正是幼稚的指標。
這提醒我們,你若想長大成熟,就必須以理性控制情緒,常常告誡自己,不可被情緒帶領。
小孩子心性不定,他們不喜歡單調、重複、枯燥的事情,喜歡刺激、新鮮、變化,他對事物本身的價值沒有多大興趣,只要新奇就好。
但在屬靈生命裡,那些單調、重複、枯燥的事情往往才是有益處的,例如日復一日的讀經、禱告。
與讀經禱告相比,辦活動顯然有趣多了,打電動、追劇、看電視、聊八卦、...都更有吸引力,對吧?
電動不是不能打、劇不是不能追,但若我們的目光、時間都被那些看似新奇有趣的事物佔據了,其實正顯示出我們仍是屬靈的幼童,而非成熟的門徒。
成熟的門徒會明白,日復一日的讀經、禱告雖然枯燥,但卻是不可或缺的訓練,那對他們的靈魂有益。
他們懂得取捨、拿捏分寸,把最精華的時光投注在最寶貴的事情上,那不是天生的習慣,而是後天操練成就的。
查經問題
-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這句話有甚麼暗示?
- 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容易忽略「每個基督徒都是以小孩子的身分進入教會中」?
- 如果忽略了「每個基督徒都是以小孩子的身分進入教會中」,會導致哪些危險?
- 小孩子好騙嗎?你上一次是怎麼騙小孩的?
- 為什麼小孩子容易被騙?
- 一個缺乏知識的孩子,最大的盲點是甚麼?
- 我們也曾經是、或現在仍然是屬靈的小孩,這對我們有甚麼提醒?
- 知識經常是透過管教、訓練而來的。小孩子天生對於管教、訓練的態度是甚麼?
- 我們也曾經是、或現在仍然是屬靈的小孩,這對我們有甚麼提醒?
- 「飄來飄去」原文有甚麼意思?
- 小孩子的特徵就是變化快速,無法控制自己;有沒有實際的例子?
- 我們也曾經是、或現在仍然是屬靈的小孩,這對我們有甚麼提醒?
- 小孩子對於每天重複的事情是否有興趣?與單調枯燥的事物相比,他們喜歡甚麼?
- 我們也曾經是、或現在仍然是屬靈的小孩,這對我們有甚麼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