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因你們的信
基督徒生命最美好的畫面是甚麼?
助人為善?活得精彩?實現夢想?
我認為這段經文裡的「基督住在心裡」可謂最美好的畫面之一,
不是偶爾住上幾天、或早上check-in下午又check-out,我們祈求基督能以我們的心為住所,長久的居住下去,
而「信心」是這幅美好畫面得以實現的重要關鍵因素,「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
「信心」是甚麼?
它似乎很模糊,往往就在身邊、卻又相距遙遠;我們常常將它掛在嘴邊,卻又難以精確定義。
在世俗的戲劇、小說中,往往藉著草率又偏頗的方式建立信心:主角不斷對自己喃喃自語「這就是真理,我要相信它,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我相信的才對,因此我不可動搖,我要堅定......。」
這種自我說服、自我催眠的方式,是你建立信心的方式嗎?
如果不是,信心該如何建立呢?
其實我們無須向外看,聖經本身就已經提供了豐富的信心課程與人物供我們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在希伯來書第11章。
在那兒,作者羅列了信心榜上的各路英雄,並以這段經文作為整章的總結:
來11:13「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鍾馬田認為,這段經文提供了關於信心的好些關鍵元素,對每個基督徒來說都至關重要,無法忽略。
首先是「看見」。
挪亞看見上帝,祂告訴他這世界的敗壞已達極點,將遭到大洪水毀滅;
亞伯拉罕看見上帝,祂對他說你要離開故鄉,成為一個大國;你與妻子雖然老邁,也必生育。
這些信心的偉人看見了上帝,但與他們同時代的人卻無法看見;他們甚至對此譏笑。
看見,使基督徒的信仰是「跟從」,而不是「盲從」,
從表面看,「跟從」與「盲從」相當類似,兩者都跟隨著某人/事/物,但在實質上,兩者卻截然不同,
「跟從」的人見過祂,認識祂,因此能夠分辨真偽;「盲從」的人從來沒有見過祂,無法辨別真偽,只好人云亦云。
當然,這不是在說每個基督徒都應當親眼見到上帝,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無法眼見上帝、不代表我們無法辨別真偽,
因為上帝已將祂親自啟示的聖經賜給我們作為分辨真偽的準繩。
在現今的混亂年代,各式假訊息鋪天蓋地而來,我們尤其需要練習以聖經查驗這世界,
不論是網路訊息、屬靈書籍,甚至是來自講台的講道、課程資訊,
基督徒都應當嚴謹查驗之後再消化吸收,千萬不可未經查驗就囫圇吞棗;小心中毒了還不自知。
「看見」之後,
信心英雄沒有停在那兒,他們萬分欣喜,急忙起身相迎,「歡喜迎接」,
經文顯示出一種急迫感,他們對所見之物流露出一種渴望、迫切的態度,巴不得趕快擁有它、享受它。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這實在相當諷刺,
請們心自問,你上一次流露出渴望、迫切、巴不得趕快拿到的態度,是表現在甚麼事物上?
月底領薪水?
早就想買的新手機?
計畫已久的國外旅行?
我們對各式各樣的物質慾望流露出渴望、迫切,巴不得趕快享受,唯獨「天國」卻不在這份名單上;這是你的真實寫照嗎?
第三,他們立刻做出了改變,離開了原本的生活,開啟了一段翻天覆地、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他們之中,有的在75歲高齡開始外飄生涯,啟程的時候還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
有的忍受眾人譏笑,伐木造大船,準備迎接那還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落下的大雨;
他們沒有遲疑,沒有徬徨,立刻就開始行動,他們以行動宣告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他們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
最後,以人的眼光看,這些信心英雄的結局不甚美好,
他們都沒有得到那期盼已久的東西,「這些人...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
但他們的人生歷程始終存著信心,直到死都不放棄,這給後世帶來衝擊;
死能夠止息人的生命、敗壞人的肉體,卻不能奪去人的信心。
藉著信心,基督住在我們的心裡。
這也表示,必然有其它的事不能存在我們心裡,如貪婪、私慾、情色、仇恨、...
這是一場艱苦的抗戰,世界不斷引誘我們重回它的懷抱,但聖經提醒我們,
約壹2: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除去了這一切之後,你會發現還有一個敵人留在那兒,而且是最狡猾的一個,
那就是「己」,
加5:24「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你若能把所有罪惡都釘在十架上,那很好;但別忘了把你自己也釘上去。
鍾馬田說:
「不是基督,就是己。你我若控制著自己的生命,基督就不能掌權。所以不僅是需要除掉惡,我們的己也必須除去。」
查經問題
- 「因信」是甚麼意思?
- 你從希伯來書第11章13節看出哪些關於信心的重要元素?
- 這種「看見」具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 「看見」對於信心有甚麼重要性?
- 跟從與盲從有哪些相似?有哪些差異?
- 以前的聖徒看見上帝,以此做為分辨真偽的準繩;你現在是否仍能看見上帝? 如果不能,你應當以甚麼作為準繩?
- 基督徒應當以聖經查驗甚麼?請舉例
- 經文說他們看見了,並且歡喜迎接,這表示他們對於上帝的應許懷著甚麼態度?
- 你上一次流露出渴望、迫切、巴不得趕快拿到的態度,是表現在甚麼事物上?
- 你對於天國是否也有一種渴望、迫切、巴不得趕快拿到的態度?如果沒有,甚麼地方出了問題?
- 亞伯拉罕採取的行動是甚麼?挪亞呢?
- 你呢?我們應當採取的行動有哪些?
- 從這些希伯來書的英雄身上,你看到甚麼勉勵?
- 如果基督在我們心裡,必然有其它的事不能存在我們心裡。對你來說,那可能是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