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查經] 弗4:1-3(3)


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合一

我們活在一個分裂的年代,對各種分裂早已見怪不怪。
我阿們阿們,你阿拉花瓜,
我藍色,你綠色,
我外省人,你本省人,
我白人,你黑人,
......
......
但這並不是人類被造時的景況,那時,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是和諧而沒有隔閡的,
但自從罪介入之後,和諧景況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與神的關係產生分裂,人開始躲避神,「...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創3:8)
人與人的關係也出現裂痕,彼此交相指責、相互為敵,還記得亞當如何把過錯都推給夏娃嗎?「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創3:12)
這正是罪帶來的毀滅力量,牠不斷地引起紛爭、不和,處處製造分裂,使人彼此為敵,更與上帝為敵。
人類試圖憑著自己的努力,藉由教育、政策、資源分配、...,但依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攻伐不斷的戰爭史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些都已被證明是徒勞無功的,唯獨福音才是答案,
福音使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得以復原,重新聯合、帶回、恢復人在犯罪墮落之前所享有的合一

還記得第四章一開始,有一個未被和合本翻譯出來、但卻極為重要的連接詞:「因此」嗎?
我們之前提到,「因此」串聯起以弗所書前三章的教義、與後三章的應用,
基督徒的生活應用必須建立在符合聖經教義的基礎上
帶著如是的理解,我們對於「合一」有了更好的認識:「合一」必須合乎聖經,合乎教義,並且建立在真理之上
鍾馬田解釋道:
「不論使徒講的是哪一種合一,都必然是直接從以弗所書頭三章的教訓產生的結果。你不能一下子跳到以弗所書第四章,從那裡開始讀。這樣作不但忽略了上下文,而且對『因此』一詞無法交代。換句話說,基督徒的合一必須建立在以弗所書頭三章的教義上。」

現代教會對「合一」常有的誤解之一,即是我們必須建立「合一」,
好似它可以經由人的努力、或共同做某件事情、從事某種活動而得到「合一」的結果。
這種見解完全無視經文對「合一」的闡釋,因為聖經已經明白指出,「合一」是由聖靈賜下的,「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只有聖靈能帶來合一,只有聖靈能製造合一,保羅說得很清楚,合一不是你我能製造的
他甚至不要求我們這樣作,也不如此鼓勵我們;他乃是要求我們謹慎,避免破壞已有的合一,就是聖靈親自促成的合一。
我們應該保守合一,而不是製造合一。

合一既然是由聖靈賜下的,
因此必須有聖靈同時在兩個人裡面,才能合一,只有那些聖靈內住、被聖靈光照的人,才能經歷合一
基督徒無法與回教徒、佛教徒或道教徒談合一,也無法與無神論者談合一,
他們既然不認同基督教教義,如何能合一?
因此,合一是限量的,其對象是有區別的,合一僅能存在於真基督徒之中,我們無法與整個世界建立合一。

此外,合一不是劃一、齊一,
合一首先是從裡面開始,逐漸向外擴展的,但齊一或劃一卻只有外在的形式;
合一是有生命的,齊一或劃一則是機械式的。
我們不是從外表開始,期望達到內裡的合一,我們乃是從裡面開始,然後表現在外頭。
在某些教會中常見盲目跟從的現象,
有的領導者喜歡品酒,會眾就一窩蜂的跟著品酒,有的領導者喜歡爬山、健身、或其他嗜好,會眾也集體跟隨,
那種氛圍使得會眾無法選擇;因為你若不跟著做,你就被視為不合一、破壞合一。
別搞錯了,那根本不是真正的合一,因為外在的齊一無法產生出合一。
如果你的教會有這類現象,請小心。

既然合一是聖靈賜下的,基督徒只要坐著看就好了嗎?
不是的。
經文說,基督徒有責任「竭力」保守合一
使徒並未要求我們促成或創造合一,但他明確要求基督徒:雖然合一已經由聖靈賜下,但我們有責任護衛它,
而且不是隨便做個樣子即可,乃是要「竭力」去做。
該如何護衛合一呢?有哪些具體步驟呢?
使徒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

謙虛
就是謙卑,特別指人心靈的謙卑,
看重他人,把他人擺在前面,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幹看得很低。
太5: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溫柔
指的是內裡的柔和,凡事順服神,不惜受冤屈,
我們的主就是最好的榜樣,
太12:19-20「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忍耐
指長久受苦,但卻持續地控制住自己,不屈服在情緒下。
人不斷犯罪,為什麼還能活到今天?因為神忍耐。
鍾馬田說,
「如果神不忍耐,我們中間就無一人能存活至今,能成為基督徒。如果神不忍耐,就根本沒有基督教。忍耐是神對我們的態度;讓它也成為我們彼此對待的態度。」

寬容
指堅持抵擋試探、忍耐他、包容他、容忍下去。
為什麼要容忍?
因為你愛他。

和平
是融洽、和睦之意。
生活上必定有許多導致無法融洽、和睦的場合,但你要堅持以和平對待他。

說來好像很容易,但每一項做起來都要人命。
謙虛容易嗎?你也許口裡可以做得到,但心裡的真實聲音呢?
有人汙衊你、攻擊你,你仍能展現溫柔的態度嗎?
失業、或臥病在床、或遭人誤會,你能忍耐多久呢?
面對攻擊或辱罵,你能寬容他、甚至為他找合理的理由嗎?
無論情緒高低起伏,你能始終融洽、和睦嗎?

求聖靈賜下合一、也賜下力量,使我們能竭力去做。


查經問題

  • 史上第一次的罪發生在何時?產生哪些後果?
  • 福音的目的是甚麼?
  • 還記得第4章一開始的「因此」嗎?「因此」對於理解合一有甚麼重要性?
  • 合一是如何產生的?
  •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若要合一,唯一的條件是甚麼?
  • 合一與齊一、劃一有何不同?
  • 對於合一,基督徒有甚麼責任?
  • 明白了責任之後,具體的實行步驟有哪些?






2019年7月19日

教會裡隱而未現的「吹噓」


你有沒有聽過某些牧者這麼形容自己、或彼此形容:
「以前我念台大XX系,成績總是排在前面,後來成為基督徒,當了牧師,沒錢買車買房,只得四處搬家;以前那些功課比我差的,現在都當董事長總經理了,月收入幾百K,...」
「他以前還沒有當牧師時,在業界相當優秀,曾經得過XX獎,那可是國家級的榮譽,要不是現在當牧師,否則...」
「他以前在公司裡很得到董事長、同事們的欣賞,因為他能力突出、做人又討喜,如果沒當牧師,現在早就是......」
「在還沒當牧師之前,他是跨國外商集團的總監,年收入XXX,現在的薪水只有XX,真的是犧牲很大...」

當我聽到以上這類的描述時,我覺得上帝確實是恩待教會,
祂揀選不同的人───包括優秀人才───與其他肢體揉合在一起,形塑出教會的模樣,
有的確實非常聰明,IQ極高,能力優秀,
我若與他們並列,馬上就能感受到他們與我是不同級別的;他們太耀眼出眾了,超凡才華散發出的光芒是無法掩蓋的。

除了感謝上帝使教會擁有優秀人才之外,
另一方面,
我總覺得這類描述有些不妥、有些怪異,似乎隱隱有股奇特的氣味充斥其中。
那與我在新約讀到的保羅有著天南地北的不同。

如果以現實的眼光評論各個使徒,保羅無疑是最優秀的一位。
他聰明好學,師出名門,「迦瑪列門下」的頭銜使他立定在學術金字塔的頂端位置;
在個人特質方面,他充滿熱誠、有責任感、極富行動力,對於交辦的任務絕對貫徹到底;
他的思想敏捷,出口成理,在論述時能夠引經據典,使人無法反駁;
不但如此,他還是個血統純正的猶太人,又具有高貴的羅馬公民身分。
如果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與保羅站在一起,我必定立馬感受到他與我是不同級別的,
他實在是太優秀了,整個人散發出來的光芒太耀眼了,氣場強大到任誰都覺得自卑。
如果保羅穿越時空來到今世,他人必定如此描述:
「保羅從小就嶄露鋒芒,不但跳級念完大學,還拿了好幾個博士學位,並在國外機構進行頂尖的學術研究,是諾貝爾獎的熱門候選人;他言之成理、論述有據,做起研究更是不眠不休。要不是他後來轉行當牧師,否則...」

保羅明明極為優秀,但他似乎不太願意誇耀這些。
在他的自述中,他幾乎不提自身優秀無匹的事實;相反的,他特別喜歡談一些我們認為不甚光彩的事情,例如
林前4:11-13「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並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林前11:24-27「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
林後12:7「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

關押牢房、遭受毆打、赤身露體、遭人辱罵、挨餓受凍、罹患不治之症、......,
這些都是世人眼中不名譽、不光彩、唯恐被人揭發的事情,
即使是發生在我身上,我也不覺得有甚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沒人問起的話就別提了吧。
但保羅卻以極大的篇幅,鉅細靡遺的一一條列出來,他絲毫不怕別人知道,
更特別的是,他甚至以那些不名譽的事情為榮,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有過不光彩的經歷;
他把那些事情掛在嘴邊,以它們誇口,極力要讀者明白他有難堪的過去:
林後11:30「我若必須自誇,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
林後12:9「......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

與今日的教會氛圍相比真是南轅北轍,對吧,
我們是唯恐他人不知道自己曾經有多優秀,但保羅卻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曾經有多軟弱
保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鍾馬田一針見血的指出:
「使徒保羅一直在與身體上的疾病、軟弱、眼疾,以及許多其他的難處掙扎。他說:在這種情形下,沒有人能將他事工的特點和果效歸功於他。他在這些事上受苦,是為了要顯明那在他裡面作工的能力不是他自己的,乃是神藉著主耶穌基督、透過聖靈而來的。」

保羅是一個真正愛神的人,他的目光在神身上、不在自己身上,
因為愛神,所以他不為自己多求讚美,也不為自己求什麼好處,他只願所有的讚美與榮耀都歸給神;
他明明超級優秀,卻不以此自誇,他誇的只有一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相反的,他拼命提自己有多軟弱、多不堪、多糟糕的事實,
好使世人明白成事的不是因為他的優秀、而單單在於三一神的工作,祂的名應享所有的榮耀

至於那些「他好優秀...如果不當牧師,早就....」的描述,
我總是隱隱嗅到吹噓與驕傲的氣味,卻聽不出「榮耀全歸上帝」的謙卑。
也許是我的鼻子不好,聽力也不太行了吧。




2019年7月18日

[查經] 弗4:1-3(2)


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蒙召

望文生義即可得知,「蒙召」的意思是「被召來」。
基督徒必須要明白這個重要的訊息:他不是自己走進來的,而是被召來的。
在某個無人知曉的特別時機,某個奧秘的力量降臨在他身上,生發出奇妙、無法解釋的神奇影響;
在此之前,他不相信上帝,不承認基督,不認識聖靈,
他對真理是嗤之以鼻的,認為那是既蠢笨又軟弱的人才會相信,
談到信仰,他可以拜石頭、大樹、祖先、各種邪神邪靈、甚至是他自己,唯獨不敬拜上帝。
簡單說,如果單憑著自己,他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認識上帝
彼前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那時候的他,是沒有君尊的、是不聖潔的、是不屬神的、是住在黑暗裡的。
但自從那奧秘的力量臨到他之後,
他離開黑暗,進入光明之中,成為「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
為什麼他發生了這許多改變?因為他「蒙召」了。

下次分享得救經歷時,
別再說「我選擇來教會......選擇看聖經......選擇受洗......」之類的鬼話了,
請記住你的身分───你是蒙召的,
不是你選擇了上帝,是上帝選擇了你

在蒙召之後,人離開黑暗、進入光明之中,
光明早就存在了,人是被召進入光明之中,而不是創造光明。
基督徒不是創造出一種光明的生活方式,事實是光明的生活方式早就在那了,他們乃是被召進入這種光明的生活方式;
不是我們勾勒出基督徒生命的模樣,我們是蒙召進入基督徒應有的生命。
鍾馬田如此提醒:
「千萬不要以為基督徒是一群決定了採取某種生活方式的人。基督徒的生活也不是我們所決定採取的某一種生活方式。正好相反,我們乃是『蒙召』進入某一種生活方式。」

根據聖經,呼召有兩種,
第一種是普遍的呼召
它的對象是每個人,不拘你是基督徒、佛教徒、回教徒、...,這呼召都是對你說的。
它呼召人人要悔改、相信上帝,
它沒有強制性的效力,每個人聽到也不見得都會改變,但它見證了上帝的存在與慈愛。
徒17: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第二種是特殊的呼召,或稱有效的呼召
對於某些人來說,上帝不僅使他們聽到了呼召,同時也差派聖靈在他們身上作工,
於是呼召對他們產生了效果,他們相信了、也接受了,
林前1: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他們認出那看似愚拙的道理竟然是使人得救的真理,他們毫不猶豫的委身於它;
這些人是真基督徒,是上帝在創世以前揀選的。

可以這樣說,「蒙召」是人能否敬拜上帝的必要、且是唯一的因素。
多處經文都提到了呼召的關鍵地位:
約6: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吸引」的原意是用力拉出、拔出的意思,
每個人都與罪、和死緊緊的相連著,如果不是上帝藉著呼召將人從罪惡與黑暗裡拉出、拔出,根本沒有人會主動親近基督。
徒16:14「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他聽見了,主就開導他的心,叫他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呂底亞是個值得學習的好榜樣,她專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但請注意,在那之前是因為主開導她的心,她才能夠聽;一個人的心若未蒙開導,他根本不願聽、也聽不懂,神的道對他就沒有果效。
弗2:1、5「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死了的人無法靠著自己活過來,只有神能使他復活,「他叫你們活過來」;
祂是藉著呼召使人活過來。
約11:43-44「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呼召本身具有能力,
神呼召人得救時,就賜下能力使這呼召產生果效,使它成為確定的、必然會發生的。
基督徒是「蒙召」脫離死亡,從罪的墳墓出來,
神大能的道呼召我,賜我生命,使我活過來,使我能聽見。

一個蒙受呼召的人,他的生命必定會發生變化,
弗1:3「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他知道自己已領受了「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是地上任何慾望或享受都無法比擬的,
生命中所需要的一切,上帝都已豐豐富富地供給了他。

弗1:4「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
他知道他的蒙召,不僅是為了免除地獄之苦,也不只是罪得赦免;
祂乃是揀選他「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是他蒙召去活出的生命。

弗1:5、2:19「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
他知道他蒙召加入神的家,作神的兒女,他的的生活應該反映出這個家庭和一家之主的榮耀,
所以無論身在何處,他總是謹記自己的身分,
無論歷經何種艱險,他總是有著奇妙的安全感。

猶24「那能保守你們不失腳、叫你們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他榮耀之前的我們的救主─獨一的神」
他知道他的基業是確定的,終有一天他必要進入榮耀,
在那裡他將得賞賜,得產業,享受完全的福分。

弗2: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他明白他的得救是神白白的恩典,自己一點功勞也沒有,全都是神賜下的。

彼前1:18-19「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
他時刻提醒自己,神為了贖回他、拯救他,付上了無比重大的代價,
基督捨己代他死,好叫他得蒙救贖,成為聖潔。

弗3: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所有需要的一切,神都已經成就了,遠遠超出他能測度的。

因此,他知道蒙召是為了彰顯出神的榮耀,
他的生活要與榮耀的恩典相互搭配,「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查經問題

  • 「蒙召」的字面意思是甚麼?
  • 這表示,人原本對於福音真理的態度是甚麼?
  • 根據彼前2:9,人原本在哪種狀態之下?他為何能夠脫離黑暗?這挑戰了哪種錯誤的觀念?
  • 根據聖經,呼召有幾種?
  • 對人來說,呼召有甚麼重要?
  • 一個蒙受呼召的人,生命會有哪些改變呢?







2019年7月10日

[查經] 弗4:1-3(1)


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因此

很遺憾的,本章一開始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字,但和合本卻沒翻出來:「因此」。
為什麼說這是個遺憾呢?
因為此刻我們正來到一個承先啟後的位置上,
在前面三章,使徒盡心竭力的闡釋了福音的教義部分,
我們在那裏讀到了聖父的計畫、揀選,聖子在十架上為選民完成的善工,聖靈對選民發出的有效呼召,
當然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選民原初的罪惡本相:他們與世界、邪靈、死亡的密切關係,
以及出黑暗入奇妙光明之後,他們得到何等豐盛的基業、何等穩固的地位。

在完成教義的說明之後,
從本節起,使徒在接下來的三章中繼續說明福音的實踐部分,
將前面的教義、與後面的實踐串聯起來的,正是「因此」這個字。
使徒先講教義,後講實踐;既非只談教義,也不是光講實踐。他如此安排有甚麼特別的用意嗎?
有的,這至少帶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讀經不可挑食。
我們若相信聖經是神的話,那麼聖經裡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神的話,
因此聖經的任何部分,不論是歷史、家譜、預言、禮儀、......,都有其重要的意義,
我們應該徹頭徹尾地讀,並且要按著神在聖經中的安排來讀,不可挑三揀四、斷章取義,
例如,有些人只喜歡讀某卷書、或某種類型的經文(好比鼓勵、或安慰人心的),卻對其它經文囫圇吞棗,甚至pass,
這些都是非常糟糕的讀經習慣。

為什麼會有讀經挑食的毛病呢?主要原因大概不脫以下兩類:
一是你不知道這些經文的重要性。
耶穌的家譜有什麼重要?啟示錄裡的預言與幻境有甚麼重要?
當你不明白它們的重要性,你怎麼可能讀得下去?即使耐著性子讀下去,也只是虛應故事罷了。
這時,一本好的註釋書可以幫助你看出這些經文背後的重要含意。
在歷世歷代中,神有時會特別賜下解經的才華給某些人,
讀一讀他們的解經書將為你帶來幫助。

二是你不知道這些經文的實用性。
這時,聽聽別人的生命體會、或是讀一讀教會史與人物傳記將很有幫助,
透過另一個人的眼光,幫助你看到這些經文如何在人的生命中發揮作用。
例如這段早已讀到爛的經文「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馬書1:17)
你可能從來都沒有甚麼特別的體會;
但你知道這段經文是如何照亮馬丁路德的心嗎?你知道它為馬丁路德的生命帶來甚麼樣的翻轉呢?
你知道嗎,如果沒有這段經文,你我現在仍處於羅馬天主教的體制之下啊!

第二,要在生活中活出教義。
某些人只重視教義,卻從來不在乎如何實踐,
他們專心投注在教義上,甚至對於枝微末節彼此相爭,以致抵觸了他們所相信的合一教義也蠻不在乎。
鍾馬田對此提出警告:
「我們固然先要有教義。但絕對不能只停留在教義上,要把基本教義應用在日常生活裡,將我們所相信的這位神顯揚出來。」

第三,先後順序很重要。
整本以弗所書的結構是:教義在前,實踐在後。
教義必須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礎,教義必須總是在前頭,不可前後顛倒。
這是保羅書信的一貫作法,先提出教義,再論到實際的運用;你可以在哥林多前書、加拉太書、...等處發現這種順序,
他不是劈頭就提出教訓:「你們錯了,要這樣那樣改...」,而總是先從教義著手,不厭其煩的把福音教義原原本本的解釋清楚之後,再告誡教會何處有了偏差、應當如何改變。
使徒的作法揭露出教牧的重要觀念:教訓必須建立在教義之上。
教訓必須是屬靈的、有聖經作為根基的,而不是屬世的、或根據時下流行的知識。
鍾馬田提出他精闢的看法:
「成聖之道,首在充分明白聖經的教訓。我們必須把握聖經裡面描述的救恩之道。我們要看清楚神呼召我們去作的事,以及祂擺在我們前頭的榮耀潛能。我們明白、把握得越多,就會越迫切地想實行出來。」


相稱

「相稱」有重量相等、互相平衡之意。
這是使徒對於以弗所教會的期許,他希望他們在教義與生活上相互平衡,「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兩者平衡相當重要,
一個「只要行為端正,道德高尚就行了,教義則無關緊要」的基督徒,沒有辨識是非的能力,往往人云亦云;
而一個「知識豐富、生活卻徹底失敗」的基督徒,神的名將因他而蒙羞。

「相稱」也有配合、不衝突之意。
我們的生活必須與教義相互配合,不可相互衝突,
不但如此,使徒在這段經文中將兩者的關係做了更深入的詮釋:
多2:10「不可私拿東西;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生活不但要與教義相互配合,更是使上帝得榮耀的管道
教義是基礎,生活是裝飾,添加裝飾的目的是使教義更吸引人,使人注意、羡慕、並進而想擁有它。
好比禮物,一個有著精美的包裝,另一個則是用報紙+電火布隨便捆紮起來,你會想拿哪一個禮物呢?
當然是包裝精美的啊!
教義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若基督徒的生活處處展現出與救主相稱的樣貌,將引發世人的好奇,促使他們想對福音一探究竟;
這將為救主帶來榮耀,「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
基督徒啊,請好好記得這句話:
「生活必須由教義出發,與它相稱。你我活出的生命,將成為教義的裝飾。」


查經問題

  • 看看原文,第一節開頭有哪個字沒有被和合本翻譯出來?
  • 保羅在前三章解釋教義,在後三章說明如何運用,中間以一個「因此」串聯起來;使徒先講教義,後講運用;既不是只講教義,也不是只談運用。這樣的安排有哪些特殊目的?
  • 只喜歡讀某卷書、或某種類型的經文,有哪些害處?
  • 哪些方式可以克服屬靈挑食的壞毛病?
  • 如果只重視教義,卻無法在生活中活出來,有哪些危險?
  • 哪些原因導致我們在生活中無法活出教義的要求?
  • 為什麼要先明白教義,再討論如何運用?
  • 如果輕視教義,整天只談如何運用,這樣可能導致哪些危險?
  • 「相稱」是甚麼意思?
  • 多2:10「不可私拿東西;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神的道。」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生活表現的目的是甚麼?






2019年7月2日

[查經] 弗3:19-21


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20. 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21.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保羅為以弗所人的禱告進入末段了,
在這最後的尾聲中,使徒祈求的是他們能被神充滿,「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一個被神充滿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有哪些地方與屬世的人不同呢?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但鍾馬田根據整本聖經,從以下六個面向切入,提供了適切的答案。

首先,他是一個意志被神管理的人,
而屬世的人,他的意志則由這世界的王───撒旦───管理。
在得救的議題上,人並沒有自由意志,
事實上,他的意志必定由某種事物控制,不是神、就是撒旦控制的世界。
「慢著,」你也許仍然堅持,「我的意志由我自己做主,怎麼可能由其他人控制?」
從極其表面的層次來看,這可能是對的,
因為你總是看到人選擇要不要上教堂、選擇要不要看聖經、選擇要不要接受上帝、選擇要不要受洗、......,
這些似乎都是人的自由意志在主導。
但這經文卻深入的揭開隱藏的真相,顯露出屬世之子的真正模樣:
弗2:1-3「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一個沒有神的人,他的靈魂是死的,「死在過犯罪惡之中」,
他的生活「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的是「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他嚮往的是「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末後的下場是「可怒之子」。
試問,這樣的人有可能憑著他的自由意志選擇相信上帝嗎?
一個靈魂的死人怎可能對屬靈的真理有反應?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個神奇的力量從外部改變他,使他活過來,引導他做出合乎真理的決定
那正是第五節所說的:「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得救不是人的功勞,而是神的恩典,原因即在此。

因此,屬神的人知道自己的意志不是自由的,他是僕人,神是他的主,掌握他的意志;
但屬世界的人卻以為自己的意志由自己掌握,他以為自己是王,實際上卻是撒旦的奴隸。

第二,一個被神充滿的人,他的思想被神管理
人的思想若不是由神控制,就是由世界控制;
一個屬世的人在經過改變、更新之後,才能明白神的旨意。
羅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關於神的事情,人是無法理解的,
只有那些領受聖靈的人,才能明白關於神的事。
林前2:11-14「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或作: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上面這段經文告訴我們,
從興趣來說,屬世的人對於神的事情天生不感興趣,反而以為只有愚笨的人才會相信,
從能力來說,關於神的一切事情更是人靠著自己努力無法明白的,
因此,人能知道神的事情是一種恩典,「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
神不是理所當然一定要叫每個人都明白,人也不是理所當然靠著自己努力就能夠明白,
若不是神賜下恩典,這奧秘永遠沒人能知曉。

第三,他必然渴望更認識神
詩42:1-2「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神的每一個兒女都應該多多少少有這種渴望,
沒錯,他們仍然對其它種類的知識感興趣,神也賜下各種才華供他們發揮,使他們興味盎然;
但比起對主的認識,那些都是次要的了,
他們渴望認識主更多、更廣、更深。

第四,他們必然渴慕公義
太5: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他們領受基督的義,他們也渴望這義早日實行在全地上。

第五,他們渴望服事他,榮耀他的名,
西1:28-29「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保羅自己就是最好的證明,
神賜他能力,命他成為外邦人的使徒;他盡心竭力,不辭勞苦,使祂的名在萬國萬邦中得榮耀。

第六,他們生命的缺乏都被充滿
約4:13-14「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物質慾望的確能短暫滿足一個人,但不久之後,他就麻痺了,渴求更多更多,「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
但屬靈的滿足卻是永久性的,
當一個人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的時候,他每一種缺乏,空虛,不足的感覺都會消失無蹤,「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綜合以上,
人裡面沒有任何東西使他配得這恩典,我們所享受的一切祝福都是透過救恩得來的,
而救恩乃是神藉著他獨生愛子,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賜下的。
使徒深深意識到這一點,他因此受了感動,所以他心裡迫切想要讚美,感謝,榮耀神,因為他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你這原本滿是罪惡的屬靈死人,如今竟然被神充滿,成為一個意志、思想由神管理,渴望認識神、渴慕公義、渴望榮耀、生命的缺乏都被充滿的人,
想到這裡,除了讚美,再沒有甚麼可說的了:

「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查經問題

  • 一個沒有神的人,他的意志是被甚麼控制?
  • 在得救的議題中,人有自由意志嗎?
  • 羅12:2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 林前2:11-14告訴我們,屬神的人與屬世界的人有甚麼差異?
  • 詩42:1-2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 約4:13-14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 在尚未被聖靈呼召之前,你的本相是甚麼?
  • 你這原本滿是罪惡的屬靈死人,如今竟然被神充滿,成為一個意志、思想由神管理,渴望認識神、渴慕公義、渴望榮耀、生命的缺乏都被充滿的人,想到這點,你感到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