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轉貼]牧師和神學家們眼中的聖經神學


原文摘自:文士受教

----------------------------------------------------------------------------------------

編者的話:

有兩種對聖經信息進行分類處理的方式,即聖經神學和系統神學。本文請多個牧師和神學家對聖經神學進行相關的闡述,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對聖經神學有更多的認識。大家也可以閱讀本平台其他文章來更好的了解兩種神學的不同。

提問:
“如果牧師沒有很好地掌握聖經神學,會眾對救恩和福音的理解會在哪些方面產生局限?”

在本文中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有:

  • Andrew Davis 安德魯·戴維斯
  • Graeme Goldsworthy 高偉勳
  • Phil Johnson 菲爾·約翰遜
  • Aaron Menikoff 阿隆·曼尼科夫
  • Raymond C. Ortlund, Jr. 小雷蒙·C·奧特倫德
  • Stephen Wellum 斯蒂芬·韋倫
此外我們還邀請Bruce Waltke 布魯斯·華爾基作出特別回應。

回答部分:


一、 Andrew Davis 安德魯·戴維斯

神為了彰顯祂自己的榮耀,在創世以先就定下了一個救贖計劃,並掌管整個人類歷史以達成這個計劃,因此,講道的榮耀就集中在按聖經所啟示的內容宣告這一計劃。這就是“聖經神學”的工作。神的計劃是通過基督的寶血拯救罪人,並在世界的末了將一群完美的子民帶到自己面前,聖經神學就是對這一計劃的研究。

牧師們必須牢固掌握聖經神學,這樣才能清楚的解釋聖經所講述的這個內在一致的故事,並清晰地傳達給會眾。如果缺乏這方面的掌握,會眾對救恩的理解可能會局限於改造自己的道德選擇、提高現世的生活品質,再加上一點對將來天堂模糊不清的概念作為佐料。他們的理解會大大缺乏真實圖景所具有的宏大感:全能的神應許祂自己會來完成拯救,使人脫離罪的一切影響,達成一種人與神之間的完美關係,並且祂要拯救的是歷代、各族屬祂的子民,還有祂所創造的這個世界。

要會眾貫穿聖經各書卷,並且突破各種不同文體,摸索出這個關於救贖的故事,自然絕非易事。如果牧師根據一些具有相關性的主題講道,諸如禱告、家庭或者抵擋試探的爭戰等,那麼,這樣見木不見林的主題式講道則可能進一步加劇會眾的混亂程度。即便是釋經講道,如果講員沒有把解經置於救贖歷史的上下文中,也可能會過於沉浸在眼前段落的大量細節之中,從而導致會眾喪失宏觀視野。那麼,什麼是宏觀視野呢?

司布真為了敦促他的學生在傳講每段經文時都指向救贖歷史的目標——基督,講了一個比喻:“在英格蘭,從每一個市鎮、鄉村、甚或偏遠的村落,不管在哪裡,總會有一條路通向倫敦……所以,從聖經中的每一段經文,都有一條道路通向整本聖經的首都,那就是基督。你們的任務是,當你們拿來一段經文,就要問:‘好,哪裡是通向基督的道路?’然後,講一篇道,順著那條路奔向那偉大的首都——基督。”神對人類歷史具有至高的主權,是祂造作了那些通向基督的道路,這就顯出祂的榮耀。而講道的榮耀,則在於找到這些道路。

安德魯·戴維斯是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第一浸信會主任牧師。



二、 Graeme Goldsworthy 高偉勳

如果一位牧師不理解,也不教導聖經神學,會眾可能發生的問題包括:
  • 會眾不理解聖經的整全性和啟示的漸進性。他們會成為那些宣稱聖經信息存在矛盾之人的獵物﹔而一本碎片化的聖經也不會被認為是神默示的話語。
  • 會眾不理解基督是解釋聖經的中心,也是他們生活在這世上意義的中心。他們會以為察驗人物和事件(尤其是舊約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主要價值只是提供範例性的教訓,而不是作為預表有助於理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他們看不到福音所傳的基督是解釋聖經的原則,並且,實際上也是解釋現實的原則。
  • 恩典遭到律法主義的侵蝕。主要以聖經人物為效法對象的講道,幾乎不可避免地導致律法主義,因為在其中那種與恩惠福音之間的關係遭到了遮蔽,甚至完全喪失。
  • 對聖經經文的應用常常在小圈子裡打轉。聖經被降格為一種文本的摸彩球游戲,找出來的經文都按照同一種與信徒的關係加以理解,而聖經啟示在救贖歷史中的漸進性則遭到忽視。
  • 新約將基督描述為舊約完成者的前提遭到無視,如此基督位格和工作的完滿性也受到貶損。用舊約進行教導的工作遭遇特別嚴重的危險。
  • 人們會認為關於教會的教義不那麼重要,因為他們與聖經漸進性啟示的關係不那麼明顯。聖經神學與教義乃是共同協作,以求深入理解神以及神對於祂的子民和世界的目的。
高偉勳,澳大利亞悉尼市穆爾神學院釋經學兼任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認識聖經神學》(校園,1998,2010)和《聖經神學與解經講道》(麥種,2014)。


三、 Phil Johnson 菲爾·約翰遜

要回答論壇提出的問題,顯然可以看看歷史,就從我們在福音書中看到的猶太領袖們可悲的案例開始。耶穌多次責備他們錯失了聖經的重點。他們誤解了關於彌賽亞的應許(約6:15)﹔他們錯誤地解釋律法的目的(加3:21-25)﹔他們忽視了自己對真正的、稱義之義的迫切需要(羅10:1-4)﹔他們忽略了舊約的宏觀圖景(約5:37-47)。因此,他們就把聖經降低為一種道德主義、律法主義、僵化的禮儀主義、以及一種傲慢的民族主義的手冊。
一次又一次,耶穌的回答都是指出,祂才是整本聖經的焦點:“你們查考聖經……給我做見証的就是這經”(約5:39)﹔“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46節)﹔“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8:56)。甚至在復活之後,門徒們好像還是沒有完全理解這些教導﹔所以,在去以馬忤斯的路上,他給他們詳細上了一堂聖經神學課:“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24:27)。

由於基督才是整本聖經的焦點,所以講員必須揭示經文與救贖歷史其餘部分的關係、及其如何指向基督,否則就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任何一段經文的涵義。

錯失這一重要維度的講道,總是會培養出同一種心蒙脂油、靈性衰頹的會眾,就像耶穌第一次來的時候,在以色列所遇見的人群一樣。今日的教會,正在非常類似的屬靈氣氛下遭受痛苦,因為有太多人長期以來在教會受到的餵養,是一成不變的主題式信息、鼓動性的演講、淺薄而感覺良好的教訓,甚至是沖了水的麥片粥。唯一的糾正方法,(我相信)也是教會復興最好的處方,就是大力興起基於聖經的講道和基於聖經的神學,憑借於此,我們承認和宣告基督是神的話語所要傳達的一切信息的中心和焦點。

菲爾·約翰遜是“賜你恩典”事工的執行主任。



四、 Aaron Menikoff 阿隆·曼尼科夫

沒有聖經神學,會眾就會飢腸轆轆。那些不能在講道中融入聖經神學的牧師,會看到自己的會眾對於救恩和福音的理解在若干方面發生問題。以下是其中一些。
  • 會眾對救恩和福音的理解會變得淺薄。按馬克·斯特侖的說法,整本聖經是一部美麗的交響曲,而牧師們卻常常只彈一個調。救恩遠遠不止是脫離債務、孤獨或糟糕的婚姻。福音甚至比完美的生命、死亡、基督的復活都更大。相反,會眾應該聽到每一段經文如何從屬於創造、墮落、救贖、成全的宏觀故事架構。我不知道下面這句話最早是誰說的,但這個說法無疑是正確的:淺薄的講道養成淺薄的基督徒
  • 會眾對救恩和福音的理解會發生混亂。在今天這個時代,缺乏聖經神學背景的信息——比如流行的“耶穌愛你,他對你的生命有一個奇妙的計劃”——都會變成對牛彈琴,因為這是個後現代的世代,人們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來到教會,就好像沒有大陸的島嶼、缺少地圖的城市、失去依托的靈魂。他們否認存在一種適用於生命所有方面的總體性解釋——哲學家稱之為“元敘事”。說耶穌有一個“計劃”,他們會覺得很可笑,因為根本就沒什麼計劃啊!他們問的是:“我被拯救脫離了什麼呢?”他們想知道的是:“我被拯救進入的又是什麼呢?”後現代的聽眾需要在聖經神學架構下加以解釋的福音信息。聖經的故事線索就是大陸、地圖和依托。它是對每一個存在個體的總體性解釋。後現代的思維和心靈可以繼續壓制真理。但是,他們的生命被困於一片斷壁殘垣之中,他們會發現越來越難以否認聖經展現的是一個迫使人認同的故事:創造、墮落、救贖、成全,這是一個合乎理性、甚至令人信服的元敘事,值得讓人認真思考。
  • 會眾對救恩和福音的理解會變得以人為中心。如果不向會眾解釋聖經的宏觀線索,會發生什麼?他們的眼光會越來越少地集中在歷史的造作者神的身上,而更多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他們會越來越少因神不改變的信實而謙卑自己。他們會把聖經變成咨詢專欄或者索引手冊。當基督應許陰間的權柄決不能勝過教會,他們聳聳肩,說:“哦”。他們也不會跪下來敬拜那一位信守應許的宇宙之主。
與此相反,在聖經神學的知識上不斷成長的牧師,會更多著眼於神,而不是人。而他們的會眾也會受到造就、更深認識神。

Aaron Menikoff是喬治亞州沙泉阜南浸信會(Mt. Vernon Baptist Church in Sandy Springs, Georgia)的主任牧師。



五、 Raymond C. Ortlund Jr. 小雷蒙·C·奧特倫德

關起門來說,我們基督徒有思維碎片化的毛病,這一點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倚靠的是那些盤旋在腦海中的模糊印象以及半吊子的真理。同時,四面八方的世俗世界觀則像海嘯一樣洶湧而來,湧進我們的思想,對此我們毫無抵抗之力。我們想要做貨真價實的基督徒,可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卻與非信徒沒什麼差別。為什麼?因為只靠一些聖經經句裝點、內裡糊裡糊塗,這絕不能使我們高升進入基督信仰的偉大之中。只有用一種世界觀,才能回應另一種世界觀。

神呼召我們靠著信心進入聖經所表達的世界觀。要邁出這一步,並且沿著這個方向跨出更多步,我們需要在聖靈光照下不斷發掘聖經戲劇的完滿性。我們需要看到每一項個別的聖經真理與整體的關聯,其中心不在於律法,而在於主耶穌基督的恩典。這樣,神的信息才會變得清晰而有力。接著,這個偉大的信息就開始破碎我們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立得穩,對抗那不斷沖刷著要我們拒絕神的波濤。

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要拒絕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濫交?“因為你會受懲罰”的回答不足以給我們動力。聖經神學給出的回答是:“因為這樣你就錯失了那終極的愛情。”

神是我們的愛人。從起初,他就一直要贏得我們的心。這就是為什麼每一次的試探都引向屬靈的淫亂。但基督已經到來,為要贏回他的新娘。因為我們的不忠,他死在十字架上。由此為每一個屬靈的妓女打開了與主成為一體的道路,在榮光中將自己獻上給祂,沒有斑點、皺紋或任何類似的疾病,並且從此與祂快樂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在罪中的片刻歡娛怎會值得讓你怠慢這份愛情呢?

小雷蒙·C·奧特倫德是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基督長老會主任牧師,著有《神不忠的妻子:關於屬靈淫亂的聖經神學》(IVP,1996)。


六、 Stephen Wellum 斯蒂芬·韋倫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搞明白什麼是“聖經神學”。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聖經神學”就是尋求以整本聖經正典為背景,理解特定經文段落(即釋經)的學科。

聖經神學相信,神向我們所作的成文啟示是在歷史中逐漸展開的,同時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中心(參來1:1-3)﹔並且,聖經是神的話,因而在其一切多樣性之中又有統一性﹔在這兩個前提下,聖經神學尋求察驗神以基督為高潮的救贖計劃所具有的澄明啟示的性質。因此,聖經神學就如何理解聖經中任何一部分的經文段落與聖經整體教導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理解的基礎,目標在於增進以下三方面的理解:(1)如何解讀和應用聖經﹔(2)如何宣告“神的旨意”(徒20:27)﹔以及(3)如何“按神的方式思想祂的心意”。簡單說來,聖經神學使我們與榮耀的三一神面對面,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每一方面做到基於聖經。

現在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聖經神學,那麼,很明顯,如果牧師和會眾缺乏聖經神學,就會導致屬靈的貧瘠。我們不但不能理解聖經和神救贖計劃的“宏圖”,同時還會貶損基督的榮耀以及福音的核心。我們常常把聖經當成一系列彼此之間毫無關聯的單片作品,缺少整體的故事線索和計劃。所以,當我們想要把聖經(尤其是舊約)應用到自己生活中去的時候,就把舊約的各個段落從正典的背景中割裂出來。如此就導致我們關於舊約的絕大多數教導降格為道德主義,而不是反復地將聽眾推回到福音的偉大、榮耀和大能中去。我確信,如果我們越少傳講、教導和應用一種“整本聖經”的觀念,在教會裡我們就越少從神學角度思考問題。為什麼?因為,歸根結底,從神學角度思考也就是從聖經正典的角度去思考。

今日福音派教會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對聖經越來越無知。我們常常連聖經的基本觀點都不知道,遑論整本聖經如何描述神的偉大計劃。可是,我們做基督的門徒所受的呼召,就是要認識神,現在就以祂為樂、直到永遠,並且要使萬民做祂的門徒。在我們的講台上、主日學教導中、家庭中、以及傳福音的過程中,我們都必須是“整本聖經”的人群,委身於盡心盡力愛主。考慮到生活在一個後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壓力,我們需要重新學會如何正確地將聖經當作神所說的關於教會生活和教會健康的真理,並加以閱讀和應用。要忠心地完成這項任務,我們就必須認真學習聖經神學。

Stephen J. Wellum是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的基督教神學教授。他博士畢業於三一福音神學院。他同時也是美南浸信會神學志的編輯。


七、Bruce Waltke 布魯斯·華爾基

在本文中,我提出三個理由,來說明為什麼牧師們應當教導聖經神學,而不僅僅是教義神學。

1.為了理解神啟示的性質

法國有一句矛盾修辭的古諺語:“事物變化得越大,就越是保持本來的面目。”這句話用在理解神的啟示上正合適。

跨越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彩虹橋的建造,是從一個風箏開始的。造橋者放了一個風箏越過這道巨大的瀑布,等它落到峽谷的對面,這樣,就用一根細線連接起了兩端。造橋者就用這根細線,把更多的線、繩子、最後把鋼樑送過了峽谷。這座橋變化得越大,就越來越成為它應當成為的樣子。

你可以說,風箏線就好比創世記對救恩的描述,聖經的其餘部分好比不斷發展的橋——開始是更多的線,然後是繩子,接著是鋼樑。神的啟示以漸進的方式在我們面前展開。祂不是變更或否認之前的說法,祂的漸進式宣告就好像是橋的建造過程。

關鍵詞、意象、主題和概念的持續與變化從舊約中逐漸開闢出道路,在基督和教會得以成就,將來在新天新地則會達到完滿的狀態。觀察、思索這個建造過程的每一階段,能夠引起人對最終狀態的敬畏,也使人加深對其的理解。

2.為了認識我們自己

自我身份是我們借以認識和參與世界的窗口,它決定著我們所作的一切。我們的身份,或者用詩人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ld Manley Hopkins)的話來說,我們的“內在本質”決定了我們的外在表現。這種身份或“內在本質”由兩個因素構成:記憶和命運。沒有記憶,一個人就喪失了身份。沒有歷史提供支撐,一個社會及其周遭的世界實際上就成為幻影一般的現實。我們對過去的記憶使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並塑造對命運的遠見﹔而這種遠見或盼望則推動我們向前,鍛煉我們的意志和決心。如果我們患了失憶症,忘記了我們的家鄉和所屬群體,就會說我們迷失了,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這不僅僅適用於個人,對群體也是一樣。我們共同的歷史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我們對命運的感知推動我們超越自身,激勵我們有渴望去奮鬥。正如曾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約翰·麥凱(John McKay)所說:“通向明天的道路是從昨天而來。”

舊約除了教導我們關於神、罪和救贖的需要之外,還有很大部分是在詳細敘述神子民的歷史。那些都是構建基督徒群體記憶的敘事,這些記憶則確立了我們作為基督徒的身份。因此,亞伯拉罕是我們屬靈的父親,他的故事成為我們過去的一部分。出埃及、以色列和猶大國的王權、被擄,不再是一個距離遙遠的民族在上古時候的故事,而成為我們歷史中的勝利和悲劇。還有,舊約中諸如不可吃“不潔淨”食物之類的禮儀律法,是教導所有時代神的子民保持純全的“可視教具”。

扎根於信仰的屬靈強健度,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於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我們是誰,這也就不足為奇了。並且,神把“我們祖宗”的歷史給我們,是作為“鑒戒”(林前10:6)。我們都記得喬治·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的名言:“那些不能記住過去的人,必定會重復歷史”——馬克·吐溫(Mark Twain)則說“歷史不會重復,它會押韻。”

3.為了理解新約

到了耶穌的時代,在聖經所述的世界有許多不同的群體,他們的身份和思維模式都是通過舊約的話語塑造而成的。新約作者也是這類群體的成員。所以,他們所描繪的關於耶穌的一切,都使用了舊約文本、主題、意象和概念,同時也使用了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文獻。多德(C.H. Dodd)就認為,舊約構成了新約神學的下層架構。[1]

使徒們是根據舊約的範疇來思想耶穌的。他是那一位受膏者、受苦的僕人、新亞當、新以色列、人子、神的兒子、道、大祭司、逾越節的羔羊以及那招聚盼望神國來到之人的先鋒。[2]並且,新約作者們如此寫作的對象,是一群以類似的方式浸淫在舊約詞匯、主題、意象和神學範疇中的人。他們直接引用或間接提到舊約經文超過二百五十處。在D.A. 卡森與H.G.M. 威廉森合著的《新約引用舊約》一書中,組織若干位作者分幾章討論了新約不同文體形式中的此類引用。[3]

只有那些吃透了舊約的人,才能欣賞新約完整的壯麗美景,也才能採擷其中的果實。反之則無法達到這種效果。基督徒普遍忽視舊約,導致新約的整全信息越來越被降低到簡單的代贖福音與個人道德的層面。我猜,許多基督徒覺得在屬靈上日漸枯萎,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建立在區區十來處經文的基礎之上。通過一種更加全面的基督徒成人教育,來點燃人們對舊約的熱愛,這將能夠極大地復興教會的屬靈生活。

布魯斯·華爾基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市維真神學院和奧蘭多改革宗神學院教授舊約神學。他有多本著作,包括《舊約神學》(An Old Testament Theology, Zondervan, 2007年出版)等。

尾注:
1. C.H. 多德,《基於聖經:新約神學的構架》,倫敦霍德斯托頓出版社,1952年。
2. “天國”在馬太福音中也就是“神的國”。新約用這個概念指以色列的神在地上做王,而不是得救的靈魂死後會去一個叫做“天堂”的地方。猶太人對這個詞的理解,是指王要來到錫安,散居各處的猶太人要從被擄中歸回,王要執行公義、判定以色列得救、擊敗外邦人,並給這地帶來和平和繁榮。
3. D.A.卡森與H.G.M.威廉森合著,《新約引用舊約》,劍橋大學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由麥種傳道會出版。(麥種註:此處應該有誤。D.A. Carson and H. G. M. Williamson ed., It Is Written: Scripture Citing Scripture [CUP, 1988] 是本賀壽集。麥種出版的《新約引用舊約》由卡森與畢爾〔G. K. Beale〕合編,是延續前者的集大成之作。)



许可声明:你可以各种形式使用、复制与分发本文,但不允许修改文中内容(更正翻译错误除外),不允许收取超过复制成本的费用,并且分发不得超过1000个拷贝。如果要在网络或邮件中转贴,请务必保留译文链接。任何例外需征求九标志中文事工的许可。


请在分发时保留本许可声明和以下信息:9Marks网址:http://cn.9marks.org,电子邮件地址:chinese@9marks.org







2016年11月28日

救恩由人與神一起合作完成,不可以嗎?


我喜歡故事,也對無數故事堆疊而成的歷史感到著迷,

歷史故事看多了,慢慢就看出一些道理,這個道理,沒有比傳道書說得更貼切的:
傳1: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外戚干政,不是西漢才有,宦官專權,也不會只在明朝發生;
忠臣、奸臣輪流粉墨登場,昏君、明君交互更迭興替;
沒有甚麼新鮮事。
因此,歷史最大的實用價值之一,在於我們從過往的錯誤中得到教訓,不要再犯。

教會歷史也是如此,沒有甚麼新鮮事。

例如,這幾年吵得沸沸揚揚的同性戀議題,不是今天教會才面臨的問題,
在大英博物館展藏中的沃倫杯(Roman Warren Cup,上圖),即大膽雕刻出同性戀性交的場景,
證明了在當時的希羅社會,尤其是王公貴族的階層中,同性戀是相當普遍、甚至是被歌頌吹捧的情愛關係,
由此可知,初代教面對同性戀氾濫的場景與今日教會並無二致。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同樣的,我們若好好研讀教會歷史,也能夠從中得到寶貴的智慧,
讓我們不再重蹈覆轍,浪費時間與精力在同樣的錯誤中。

教會歷史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教訓,同性戀議題如此,救恩議題亦復如此。在救恩議題上,討論最熱烈的大概不脫「救恩是上帝獨力完成的、或是人與上帝一起合作成就的?」
這是個FAQ了,教會歷史中老早就有答案了,結論就在下面這兩次大型會議中:
第一個會議是「第三次大公會議」,西元431年在以弗所召開,會中的決議之一,是判定「伯拉糾主義」為異端。
第二個會議是「奧朗日會議」,西元529年在奧朗日召開,會議決議通過,譴責「半伯拉糾主義」不符聖經教義。
這兩次會議都與「伯拉糾主義」有關;
什麼是「伯拉糾主義」?
顧名思義,這是由伯拉糾建立並鼓吹的神學觀,主要論點有:
  • 反對原罪
  • 強調人有完全的自由意志與道德能力
  • 否認死亡是罪的結果,而是天生註定必有一死
  • 人得救不是靠神的恩典,而是自己的自由意志

第三次大公會議對伯拉糾主義進行了研究與審理,判定為異端。但伯拉糾主義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反而再度死灰復燃,
借屍還魂的以「半伯拉糾主義」再次興起。
它對伯拉糾主義做了一些修改,提出論點如下:
  • 承認原罪
  • 人有自由意志
  • 人神合作的救贖觀:神提供救恩,但人依其自由意志選擇是否接受
  • 得救後,靠自己的努力保持信仰


比較之後就可以發現,
半伯拉糾主義的確試圖做出一些修正,

但在救贖的層面上,它與伯拉糾主義的精神仍然一致,強調人在自己的救贖恩典上並未缺席。
當然,不像伯拉糾主義明目張膽的指稱「人得救不是靠神的恩典,而是自己的自由意志」,半伯拉糾主義修正為「人神合作的救贖觀:神提供救恩,但人依其自由意志選擇是否接受」,
但不管是伯拉糾主義的「人力自救」,或是半伯拉糾主義的「人神合作」,都無法通過聖經的檢視。

聖經講的是什麼?
救贖是「神恩獨做」!全都是上帝的作為!
全本聖經揭露的是:
因為原罪的關係(創3:1-7,詩51:5,詩58:3,羅5:12、19,...),
人被罪影響,已經死透了,完全無法憑自由意志選擇神(弗2:1-3,西2:13,約3:19-20,...),
因此神早在創世之前就定下諭旨,揀選一批人成為他的子民(弗1:4,約6:44、65,羅9:7-12,...),
為了拯救他們,又差派愛子到世間,在十架上成就聖父的救贖旨意;
整個救贖行動,人在哪個部分有功勞?完全沒有!
就連人選擇相信的心,都是上帝的賜予(弗2:8),
人的功勞在哪裡?他能在自己的救恩上說嘴什麼?

反過來說,如果真如半伯拉糾主義所言,

救贖是「人神合作」,神提供救贖,但人可以選擇是否接受,
那麼,人對於自己的救贖就有功勞。
為什麼?
因為如果我選擇不接受,即使上帝預定我得救也沒用,耶穌上十架也救不了我,不是嗎?
正是因為我選擇接受,所以上帝的預定旨意才得以完全,耶穌的十架才不會失效,
我當然對自己的救贖有功勞啊!
當然,你可以說「如果沒有上帝與耶穌的工作還是沒用啊,所以神完成了絕大部分的救恩工作,只有一小部分(選擇是否接受)是在人的手上」,
請注意,雖然看起來是小部分,但事實上卻是最關鍵的部分,
因為只要人不接受,
聖父在創世以先的預定、聖子在十架上的救贖、聖靈不斷的感動再感動,通通都沒用。
這論點雖然試圖縮小人的功勞(
選擇是否接受),但事實上那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試問,這種思想符合聖經嗎?這樣的救贖還是恩典嗎?
救贖既然是人賺來的,這就不叫恩典,而是工價;於是,得救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是我選擇得救的嘛。

既然半伯拉糾主義錯得這麼明顯,它從此就徹底GG了嗎?
並沒有。
你若仔細聽,在講台上、或媒體平台中還是可以聽到或看到半伯拉糾主義的幽靈正在向你招手,諸如:
「上帝已經為你的拯救完成了大部份,剩下的選擇,就掌握在你的手上。」
「耶穌在門外敲門,你可以選擇要不要開門。」
......

看到裡面的半伯拉糾鬼影了嗎?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好好讀些教會歷史吧。

梅欽當年對自由派發出的呼喊,可為本文的註腳:
「我最需要的,不是勸勉,而是福音;不是怎樣拯救自己的指導,而是認識神如何拯救了我。」




2016年11月17日

如果同性戀是天生的...


在基督徒與同性戀者的相互攻防之中,
最常被同性戀者掛在嘴邊的理由就是:「同性戀是天生的!」
基督徒接招之後,就開始尋找各式各樣的科學證據,
反駁同性戀是後天環境造成、而非先天的,
一旦有XX大學、XX教授的研究論文支持時,
就歡欣鼓舞的轉貼再轉貼,彷彿找到了救贖。
但事實上,科學似乎仍是一半一半,尚未得出具體的定論。

我很欣賞這些基督徒,他們的確努力捍衛聖經的教訓,
但我恐怕他們使力用錯了方向。

萬一,我是說萬一,
若最終科學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呢?
基督徒們,那時你們該怎麼面對?
天旋地轉?信仰架構崩塌?

我可不這麼想。
因為我根本不想陷入科學的泥淖。

科學的特徵之一,就是不斷的變動與翻新,
昨天的研究,推翻前天的觀念,建立一套新理論,
而今天的研究,又推翻昨天的觀念,建立一套更新的理論。

亞伯拉罕那時代,認為大地是四方形的,今天你仍這樣認為嗎?
哥白尼以前的科學界,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今天你仍這樣認為嗎?
中國古代認為日蝕發生時,國家將有巨大變亂,今天你仍這樣認為嗎?

這就是科學,不斷的變動,
如果你拿一個一直在變的A,想要證明一個一直不變的B,這樣合邏輯嗎?
因此要回到聖經裡面來。

根據聖經,同性戀是罪,
說得更精確一點,同性戀僅是罪的一種,
自私、偷竊、淫亂、驕傲、...,哪一種不是罪?
而這些罪,有哪一個不是出生時就帶來了?
「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51:5)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詩58:3)

根據聖經,這些罪不用被處罰嗎?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6:23)


天生的罪就不是罪?天生的罪就不用被處罰?
如果是,誰還需要耶穌?
反正我的自私、偷竊、淫亂、驕傲、...,都是天生的,不算有罪,我在神面前不但不是罪人,而是義人呢!
因為後天無罪,所以我不必藉著耶穌,憑著自己就可以上天堂啦!
這樣的結論合乎聖經嗎?

回到聖經最大的好處是,我們的信念堅若磐石,不隨風飄盪,
科學能證明也好,不能證明也罷,都對我沒有影響,
因為我不以科學為我的磐石、我的高臺、我的盾牌。
反之,我確信上帝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

你相信嗎?
反正我是信了。





2016年9月14日

[轉貼]「預定論會使人驕傲嗎? 」 預定論的反問7/7


  還有人說:「我反對預定論,因為預定論使人驕傲,輕看那些沒有被預定的人。」我告訴你,「預定論就是「恩典論」,因為「預定」使你知道:「我沒有條件、我沒有資格、我沒有行為、我不配蒙恩。」所以,一個人學了預定論卻變成驕傲的人,他可能是在那些不被預定的人中間。真正明白「預定論」的人,一定謙卑、恐懼戰兢,一面領受恩典,一面恐懼戰兢地做成得救的功夫(參:腓2:12),以致行為和所蒙的恩相稱(參:弗4:l),我們才能見主的面。

  如果你以為你被預定,就看不起別人,說:「這些人是不被預定的。」上帝說:「我什麼時候在他的頭上寫‘不蒙預定’的?你只管傳、只管撒種,收成的事在乎我。即使我沒有預定人得救,我還是要你傳道直到死,只因為你是我的兒女,遵行我的命令是應當的,你沒有權柄抗拒我!」這才是神的主權。

  有人說葛理翰(或“葛培理”, Billy Graham, 1918~)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傳道人,但我的演算法不一樣;我認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傳道人是挪亞,因為他傳了一百廿年,結果只有一家八口信主。他沒有灰心,就是不斷地傳、傳、傳:「進方舟吧!」他傳了一百廿年,沒有人聽他(如果傳道十年只有八個信,你還要不要傳下去),挪亞傳道一百廿年,結果除了他和自己的妻子、三個孩子、三個媳婦,其他沒有一個人得救。

  你是不是有果效才要做,沒有果效就不要做呢?你今天做,是因為神的旨意、因為神的差派、因為神是主,而不是因為果效。求主憐憫我們!

  當我們聽完了這段話以後,你是不是願意說:「主啊,願你的旨意成全,願你的選民被彰顯出來。」傳福音是要讓上帝子民被顯露出來。人數多少,這是神的事;我們的責任是忠心傳、拼命傳、努力傳。「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以後在天上,絕對不會用你的臉孔、三圍選美,而是用你的腳走多少福音的路程來選美。所以,你應當說:「主啊,你既然有預定之恩、基督有捨己的救贖,聖靈願意住在人心中用道使人信,那麼求你幫助我,使我明白怎樣甦醒人的靈魂。」
《腓立比書》2:12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以弗所書》4: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羅馬書》10:15 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轉貼]「為何聖經上要人信神,不信就必定罪?」 預定論的反問6/7


        對這樣的話題的解釋,其實是因為你對聖經的瞭解還不夠造成的。因為經上所講的“你的信救了你”、“你若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信的人得永生,不信罪已經定了,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 其實,這些話的出現乃是神在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等對不同的人的信心作出的鼓勵和勸慰。如果你真的能信耶穌,能開口稱耶穌為主,可以說,就證明了你是聖靈感動和光照你,使你得成聖潔而有的結果,因為經上記得很清楚了:
彼前1:2節“天父定旨先見揀選,聖靈潔淨以致順服基督,又蒙他寶血所灑……”。
        而“不信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這句話一點都沒有語法上的錯誤,想想看:一個沒有被神救活的人,一個不是在神的預定計劃裡的人,他怎能開口稱神為主?怎能信上帝呢?他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這是很正確的,就是因為他從始祖犯罪後就是本該滅亡的,他的死和滅亡不是上帝不拯救他所致,乃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該滅亡的人,這是上帝在創造人類後,給人類所定的命令,犯了命令最終就是審判!!而我們有很多人能被神拯救,其實這都是神的恩典,也是出於他主權的揀選預定,沒有被揀選的人也不能怪罪上帝,因為那些人的死滅亡是因為他的罪本身應該到達的結果。

  另外有人解釋那段經文時,說:這段話是警告基督徒的,你要信基督,你要快快接受他,不然神就因為你不信上帝而定你的罪,你就要滅亡……其實這樣解釋的人本身是沒有不良動機的,但是我覺得是有些與聖經的本意不符合,就是後面那句:因為你不信上帝就要被定罪,結果就是滅亡……其實說實在的,若是被神預定揀選的人,神在經上早就清楚指明:我一個也不失落,一個也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中奪去!而這段話的原意可以從聖經中得到結論:不信的人就是那些本該滅亡的人,也就是沒有被揀選的那些人,而後面說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這也是必然的,因為神若不救他們,說實在的,他們也真的無法開口信靠神,這裡面沒有語法的錯誤,也是在警告世人,他們罪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確實無法因為自己的行為開口稱耶穌為主,包括他到死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心仍是與上天相悖逆,與神為敵的,仍是剛硬的,這怎麼能不讓人說“他們的確無法信神獨生子的名”啊。另外,警告基督徒的說法,基本可以到這裡為止,不要太多發揮就OK了:信子的得永生,不信的罪已經定了,因為他們不信神獨生子的名,你們不要硬心不接受耶穌為主,否則,你就是有罪了。






2016年9月13日

[轉貼]「不被預定的人,為何要受審判?」 預定論的反問5/7


        另有人說:「如果上帝沒有預定這個人得救,為什麼還要審判這個人呢?既然沒有被預定,他也就不能信嘛!那為什麼還要審判他呢?如果要審判他,為什麼不把信心賜給他,使他能夠信呢?如果上帝要萬人得救,為什麼他要審判那些不得救的人?」許多人以為憑自己的理性,就可以想出這樣大肆反對聖經的話語。

  「既然上帝要萬人得救,為什麼上帝還怕他聽了道以後,回轉過來就蒙了醫治?」你一定要把聖經中這段話和那段話配合起來,然後好好解答。你今天讀了一段聖經,然後就用另一段聖經按字面來捆綁上帝,你是何等的不公、不義、不虔、不敬!神的啟示是全面的、是平衡的。

  如果上帝要人因聽道而產生信心後才能得救,那麼,為什麼他不把這個恩典給每一個人?如果上帝真的要萬人得救,為什麼現在泰國一千個人之中只有一個人信耶穌?為什麼現在日本一千個人不到兩個人信耶穌?上帝為什麼連機會都不給他們,還說「我願意萬人得救」?我告訴你,上帝預定揀選一批人,除此以外,沒有一個得救,那些得救的人為什麼能得救?是因為上帝的恩。那些不得救的人為什麼被定罪?是因為人的罪。當上帝施恩的時候,人是不配得的;當上帝定罪的時候,人應當被定罪。

  「上帝既然願意萬人得救,為什麼不把恩典的門大開,使每一個人都得救,每一個聽的人都信耶穌,那不是很好嗎?」不!上帝會任憑一些人,讓他們剛硬到底。

  那又要怎麼解釋「上帝願意萬人得救」?那就是「所有被預定、蒙揀選的人,上帝要他得救。」你問:「聖經這樣記載嗎?」耶穌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把永生賜給他們。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參:約17:2、9)是「你所賜給我的人」,他們永不滅亡,連一個也不滅亡,連一個也不失落。這就表示上帝願意「人人」得救,而耶穌也真的使這些「人人」連一個也不滅亡。如果用你這樣膚淺的福音派思想來看,上帝願意人人得救,結果一大堆人滅亡,上帝連自己的願望都無法達成,這個上帝是什麼上帝呢?
《約翰福音》17:2 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 
《約翰福音》17:9 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 
        如果你以為上帝是像前面所說的那樣,未來得救的人數對他來說是一個未知數,好像買彩票一樣,「有多少人要進來?願意得救的快快進來!你進來就得救,不進來就不能得救!」那你是大錯特錯!聖經沒有這樣的教訓!

  聖經的教訓是:「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就把永生賜給他們,他們永不滅亡。在末日的時候,連一個也不失去。他們在我手中,沒有人奪去;他們在父的手中,沒有人能把他們從父的手中奪去。我與父原為一。」我們得到雙重保障(double insurance),蒙聖父和聖子的手保守,我們既在父的手裡,父在子的手裡,因為父與子原為一。感謝上帝!

  如果是這樣,「得救的人少嗎?」(路13:23)當有人問耶穌這一句話的時候,耶穌並沒有回答有多少數目。但奥古斯丁很大膽地說:「我知道多少,人得救的數目和天使墮落的數目剛剛好相等。上帝知道那些墮落天使的數目,於是他用所救拔的這些人來填滿那個數目。」但這是聖經沒有講的。所以,奥古斯丁是偉大且富有創意的思想家,有時聖經沒有講的,他也敢講;加爾文絕對不講聖經沒有講的,這是加爾文和奥古斯丁不同的地方。
《路加福音》13:23 有一個人問他說:“主啊,得救的人少嗎?” 
        「得救的人少嗎?」耶穌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我不知道數目,我把它交給主。主啊,我不要作假冒為善的人!如果我真是怕人下地獄,我不是與人辯論預定論的問題,我乃是努力傳福音。如果你今天不傳福音,只是一直問:「為什麼神不預定所有的人得救?」你不會因為辯論而增加一個信徒,但是你傳福音,就可以看見選民被彰顯出來。從努力傳福音的人身上,你可以看見許多人因他信主。因為「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10),「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申廿九:29)、「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9:4)。
《使徒行傳》18:10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約翰福音》9:4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 
        最後,我用以前曾經講過的一個比喻做結束:如果我今天開車到基隆,你也開車到基隆,但我們走不同的路線。我開到一半時,「碰!」撞車,我一直流血;你開快車,結果也在另外一條路「碰!」撞車,一直流血。我們兩個都快要死了。我看著自己的血一直流,旁邊也沒有人救我,沒有人經過那條路,結果我就死了。而你呢,在血流不止的時候,突然間,有一輛車停下來,一個穿白衣的醫生過來為你急救,結果,你慢慢恢復,我卻死了。以後,是不是就得到一個結論:「你沒有死,因為有醫生救你;我死了,因為沒有醫生救我。」對不對?對?對一半。錯?錯一半。「你沒有死,因為有醫生救你。」對!「我死,因為沒有醫生救我。」錯!死亡證明上寫:「唐崇榮,死因:因為沒有醫生救他。」對不對?死因是什麼?撞車,失血過多。沒有人的死因是「沒有醫生救他」。

  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得救,不是因為神不預定;一個人如果受審判,不是因為耶穌不要拯救他;一個人沒有上天堂,不是因為沒有聽過福音;一個人下地獄,因為他是罪人;一個人受審判,因為他犯罪;一個人滅亡,因為他用自由放棄了自己的權利,用自由犯了罪,用自由使自己滅亡。神的審判是憑他的公義,而神的恩典不是憑著我們的功勞!





2016年9月12日

[轉貼]「上帝既已預定,基督徒就不必傳福音了嗎?」 預定論的反問4/7


        你說:「若是上帝預定了,就等於幫助基督徒懶惰不傳福音。」如果上帝的預定使你懶惰,問題不在於他,而在於你。我剛才已經談過,上帝預定耶穌拯救人,但耶穌來到世界時都還要殷勤做工,甚至捨命流血,這樣捨命才能分享生命。雖然上帝定了,耶穌仍然要死,你怎麼還好意思說:「上帝定了,我不必做。」這是極其愚味的藉口。

  到底「預定論」是不是攔阻人傳福音、叫人偷懶的原因呢?你從保羅的身上來看,保羅是最多講「預定論」、卻又最勤勞傳福音的人。你說:「可是現在不是這樣啊!很多搞歸正神學、很多改革宗教會都沒有什麼發展。」我告訴你,因為他們在這一方面並沒有真正明白聖經怎麼調和。保羅知道:「神哪!你預定,是出於你的主權;你揀選,是出於你的恩,一切都在於你。」保羅也說:「我要傳福音,我要做,正如父怎麼樣差遣子,子也照樣差遣我,我要效法基督,所以你們要效法我。」所以,神怎樣預定和保羅怎樣事奉主,是沒有產生衝突的。最明白預定論的保羅,也是最努力傳福音的。他寫信給羅馬人:「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羅1:13)什麼意思呢?他沒有放棄他要到全世界去的雄心大志。一個真正愛傳福音的人,只知道去,不知道回來。今天宣教失敗,因為只知道怎麼回來,不知道要怎麼去;許多宣教士還沒有去,就先問:「在那邊有沒有冷氣?工錢多少?幾年回來一次?」先一直講「怎麼回來」的,很難去;只知道去、不知道回來的人,就是神所要的忠心的僕人。
《羅馬書》1:13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裡去,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 
        我每次講到這件事就想哭:印尼有一個島是世界第二大島,你們叫做「汶萊」(Brunei) ,我們叫做「加里曼丹」(Kalimantan),我大約去過六次。有一次,我進到最深入的內地佈道,戴著草帽、騎著腳踏車在田裡面傳道。後來到了一個小城市,有人對我說:廿多年前,曾經有一個傳道人來到這裡,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從加里曼丹的波提亞那(Ponteana),沿著一條小河,一個城、一個城地進去。「信耶穌得永生,來!我把福音傳給你們!」他唱歌,很多人就來,他分單張,傳福音給他們。大家都知道有這個人,「你看過那個人沒有? 」「有。」但後來他們發現這個人沒有再出來,只知道他曾在某某地方傳福音,有人信了,他再往前進。「那個人在哪裡?」「不知道啊!」後來聽說他一直進、一直進,進到深山,進去以後,就沒有再出來。可能他深入到最裡面就被野人殺死、吃了。這個人只懂得去,不懂得回來。

  初代教會的使徒,他們懂得怎麼去,不懂得怎麼回來。耶穌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每次你去傳福音的時候,你感受神的同在;但每次你回來的時候,比較少感受神的同在,因為神是要你出去的。
《馬太福音》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馬太福音》28: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保羅是神學家,也是佈道家,他最清楚預定論,但他傳福音一點也沒有懶惰、沒有含糊;不但如此,上帝曾經用預定論幫助保羅努力傳福音──使徒行傳第十八章,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講道沒有人聽,就照耶穌的教訓跺下腳下的泥上,然後離開。保羅那一天講出這句話:「罷了,從此以後,我不再對你們說了,因為你們輕看上帝的話,走!」罷了以後,又累又苦,孤單又灰心,哭了以後,睡得很熟(沒有為主受過苦的人,是不好睡的)他睡著以後,夢見耶穌站在他旁邊,耶穌是不是對他說:「保羅啊,我把你的眼淚都收起來了,以後放到天上的保羅博物館。保羅,我可憐你,你傳福音沒有人聽。算了!我為你預備了另外一個工廠,這裡的人不要你,那裡的人要你。」耶穌沒有這麼說。我們的主有時候好像很無情的,你做得半死,做到老了,他是不是說:「唉呀!你退休吧,你做到這麼老,我很受感動。」不是!他說:「約書亞,你年紀老邁,未得之地還很多,快快努力!」(參:書13:1很殘忍哦!人做到老、做得半死,上帝看的是「還沒有得的地」,而不是「你已經得了多少地」。
《約書亞記》13:1 約書亞年紀老邁,耶和華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 
        今天的教會又是如何的呢?開感恩會時,只注意「我做了多少」,一直紀念已經得的,從來不注意還沒有得的。而神的旨意和神的帶領卻不是如此!「你得了多少不必講太多,你要想你還沒有得的是多少。向前走!」這應該成為年輕人的信念;一直紀念過去的功勞,是老人家的信念。

  保羅在那一天說:「罷了!」但是,耶穌說什麼?「保羅,不要閉口,再講!」「主啊,已經沒有人要聽我了,還要再講?我已經辭職了,你還叫我再留?我苦得半死了。」耶穌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9-10)什麼意思呢?耶穌用預定論使人傳福音不灰心,他說:「因為我有許多的百姓。」「但你的百姓並沒有把我當成朋友,沒有把我所傳的聽進去。」「還沒有!保羅,他們是我的百姓,但是他們現在是外國籍,還沒有本國籍;他們現在暫時作鬼的百姓。我從前怎樣讓你流浪幾十年,我現在也讓他們自由反對我的預定幾十年,明天你再講、後天再繼續講下去,不要灰心! 」「主啊,我沒有臉再做了……。」「做!」主就這樣無情、就這樣堅持、就這樣鞭策你:「再講!不要閉口,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保羅早上起來:「是啊,昨天我夢見耶穌,他親自來找我,夢中對我講什麼?‘保羅啊,我把你帶到更大的工廠,薪水兩倍’?沒有!他說:‘你要繼續講,因為這城裡有我許多的百姓。’」這也就是說:「我所預定的選民,有一天會顯現出來,所以你要再做下去。」
《使徒行傳》18:9 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 
《使徒行傳》18:10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所以,「預定論」不是攔阻人傳福音,而是保證你傳福音一定有果效。當你思想被扭轉過來的時候,軟弱變為剛強,下垂的手、發酸的腿就要挺起來!

  後來,保羅又在哥林多城住了一年半。為什麼?因為「預定論」而堅持下去,成為繼續傳福音的力量。今天如果我沒有把這一點講清楚,你的事奉就沒有力量。感謝主!神的預定、神的揀選,保證我傳福音有果效。






[轉貼]「上帝的預定是不公義的嗎?」 預定論反問3/7


        你說:「我反對預定論,上帝這樣預定是不公義的,因為他只選這些人,卻不選那些人。」不!上帝是義的本體。如果你真的要論公義,那麼,全世界的人都下地獄才是「義」;因為沒有一個人有條件、有資格、有好處被上帝驗中。上帝揀選我們,他不把我們丟到地獄裡,反而再加上恩典臨到我們,是我們不配得的。所以,你只能為不配得而感謝主,不可以為你應當受審判而埋怨主。你若真正明白這一點,你就知道你的問題是愚昧的。





2016年9月10日

[轉貼]「上帝沒有理由地揀選人嗎?」 預定論的反問2/7


《羅馬書》1:19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 神已經給他們顯明。
《約翰福音》16:12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
《約翰福音》16:1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
《哥林多前書》13:12 我們如今彷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有人說:「我反對預定論,因為預定論表示上帝沒有理由地揀選人。」我告訴你,你錯了!上帝是智慧的源頭,他揀選這個人、不揀選那個人,一定有他的理由。他不告訴你,就等於他沒有理由嗎?我們所辯論的許多事,我相信這個世界是講不清楚的,但有一天到了神那裡,就全部清楚了,因為他是真理的本體,怎麼會沒有理由?神不會做錯的,如果神會做錯,他早就不好意思地自動辭職了!聖經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已經啟示下來了。」(參:羅1:19)意思就是說:「還有許多的事,現在不告訴你。」(參:約16:12-13)現在不能知清,以後你就必知清了!保羅說:「我們如今仿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到那時就全知道。」(林前13:12)為什麼保羅講這句話?因為兩千年前的鏡子不是玻璃做的,是銅鏡,照起鏡子來,鼻子會歪歪的、不清楚。以後見主面,面對面時,就一定清楚了。感謝上帝!






[轉貼] 「上帝是獨裁者嗎?」 預定論的反問1/7


人對於預定論,經常產生一些誤會,
誤會產生的原因,大都是對於預定論的內容根本不了解、或不太了解,
但又喜歡望文生義,自行腦補許多預定論根本沒講的東西,
然後開始批這批那,實在令人無言。

轉貼唐崇榮牧師回覆懷疑者的七個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老生常談的FAQ了,
希望對於想認識預定論的人有幫助。



1、上帝是獨裁者嗎?
《以弗所書》1:9 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
        你說:「我反對預定論,因為預定論顯出上帝是獨裁者。」我告訴你,當這位絕無錯誤、創造萬有的上帝,當這位決定一切偶存者能夠存在的創造者,用他特別的主權在一切被造物身上施行他的意願時,你竟敢說這是「獨裁」,那是你用錯名詞!是你大膽批判!如果他連這個權柄都沒有,他就不是神!

  你把神當作誰?當作要聽你說話的那一位?那是「奴」,不是「神」。當你講「神」這個字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在呼叫誰?你的生死掌握在他的手中,決定你存在的是他,難道他沒有權柄嗎?如果你要用「獨裁」這兩個字,我告訴你,只有神是真正有資格作宇宙的獨裁者;他是真理的本體,他所行的一定是照真理行──「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弗1:9)。許多傳道人因為怕人家反對,所以不敢講,但這些話是不必諱言的,是神自己這樣啟示的,為什麼怕?他是神!





2016年8月1日

『講道是什麼?』之四 「講道與釋經」



如果要做個比擬,
講道與釋經之間的關係,大概就像看電影之於眼睛、啃雞腿之於牙齒、挖鼻孔之於手指一般的密切。
如果你打開任何一本關於講道的書,例如我所列舉的這幾本膾炙人口、甚至列入神學院參考書的書籍,
釋經必然是其中的最重要的章節,沒有之一。
釋經是講道的根本,
釋經的好壞決定了講道內容是神的話語、或是人的教導,
決定了講道是整體連貫的訊息、或是前後矛盾邏輯不通的狗屁,
也決定了講道是充滿上帝權能的力量、或是虛弱得像癌末病患般的無力。
既然本文與釋經有關,我將在斯托德、鍾馬田、羅賓森、桂丹諾的書之外,
另外列舉蔡麗貞院長的《誰說字句叫人死》等書做為參考依據。
另外,
有些人對於「釋經」、「解經」有不同的定義,認為一個在先、一個在後,或是一個比較廣泛、一個被包含在內...
我不打算這麼細究,
因為太過精細的區分容易混淆了我真正要表述的中心:講道,
這才是我要探討的,我不想讓其他東西模糊焦點,
因此,我使用的「釋經」、「解經」,在本文中均泛指講章形成前、分解經文的整體過程。


一、釋經的重要
為什麼講道之前,必先下足釋經的苦工夫?
因為講員必須認知,他面對的不是一本文學名著、勵志文集,
而是上帝的聖言;
他應當滿懷感激,並以恭敬嚴謹的態度解析經文,
若不能得出經文的意義,絕不輕言罷手;
羅賓森這樣形容:
聖經不是一本孩童的故事書,而是需要在思想上作回應的偉大文學著作。它所有的珍寶,不是暴露在外面如同花朵一般隨手可摘;它的豐富只能藉著理智及靈性的艱苦挖掘才能開採出來的。1
這不是一個容易過程,當你卡住時,你就是...卡住了。
斯托德在書中說,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有一次說到他自己在講道預備時卡住了,
靜靜地在我的蛋上坐了許久。2
請特別注意羅賓森提到「不是...隨手可摘...只能...艱苦挖掘...」的意涵,
講員如果以為只要在主日前一天準備一下講稿,隔天就可以上講台,
我恐怕這是太輕忽、太隨便、太理所當然了。
輕忽的態度,不會造就一篇充滿力量的講章,
請千萬不要拿這種爛講道塘塞會眾。
試問自己,各位大牧者們,
你對釋經的投入猶如「艱苦挖掘」的程度嗎?投入的毅力與專注猶如「孵蛋」一般嗎?
如果沒有,
要嘛就是你的天資特別聰慧、上帝特別愛你,賜給你的能力高過路德、加爾文、斯托德等偉大傳道人,
所以不用特別辛苦也能勝任釋經與講道;
不然就是你的釋經標準太低、對聖言的態度太輕忽、對會眾的需要太低估,
以為輕鬆愜意的釋經就足以滿足會眾的屬靈胃口。
如果你看過上述斯托德、鍾馬田的書,
你將發現他們都一致對於聖經無比的高舉、無比的崇敬,
對於釋經更是無比的專注,投入極多的時間與精力,
讀他們的作品越多,你將發現許多講章對於經文與釋經的態度真是太輕忽、太隨便了。
斯托德如此談到經文與釋經在他心中的份量:
如果聖經主要是人類思想論文集,雖然它亦反映出最早的基督教團體之信仰,並偶爾閃現神的啟示之光輝,那麼我們對它抱著相當隨便的態度是可以原諒的。...但如果在聖經中我們所傳講的是永活之神的話語,「不是人的智慧所指教的話語,乃是聖靈所指教的話語」(林前二13),是神藉著人所說的話語,祂自己對祂的兒子所作的見證,那麼我們無論怎樣盡心竭力來研究解釋也不為過。3
這些偉大的牧者,他們深深以傳道的事奉為榮,對於釋經、講道極度的重視,
因為他們明白爛講道對於會眾的殺傷力何等巨大,其結果等同於製造屬靈飢荒:
講道學的食譜中,一個最普通的配料是『拿一些神學或倫理的口頭禪,混上同等份的「委身」「佈道」或「管家職份」,加上一些「國度」或「聖經如此說」,然後選擇一些故事一起攪和,再加上「救恩」後再嘗一嘗,最後澆上一層薄薄的經文』。此等講章不但叫會眾營養不良,更使講員在饑荒中過日子,因為聖靈沒有東西餵養他,他也永不會長大。4
請看看斯托德如何談到牧者對於釋經應有的認知:
我們希望幫助我們的會友培養基督徒的思想,我們自己就必須培養此種思想。要做到這一點,惟一的方法就是將我們的思想沉浸在聖經之中。5
要吸取聖經的精髓,直到最後你們的血液化成聖經的血液,聖經的精髓從你們裡面流出來,這樣你們就有福了。6
如果牧者每天只花一點點時間看聖經、平常不看書沒興趣也不研究、主日前一天再準備講章,
這種態度就可以達到「思想沉浸在聖經之中...」、「吸取聖經的精髓血液化成聖經的血液,聖經的精髓從你們裡面流出來...」的境界?
這種講道能夠帶來多少屬靈養分?
難怪會眾越來越體認到「牧養不足」造成的屬靈飢荒!
鍾馬田總結他多年的講台事奉,告訴講員們,講章的源頭只能有這一個:
講章以解經為本。7
獎章不是來自人生經歷、心得感想、或是任何的傳世名著,
單單只有這一個:
你所要講的、你訊息的負擔是來自解經。8
反過來說,錯誤的解經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壞處?
如果錯誤解經沒有任何壞處,我們也不須這麼強調依正意分解經文、甚至近乎偏執的程度,對吧?!
蔡麗貞院長從教會歷史的面向,點出錯誤解經造成的影響:
如果將聖經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任何錯誤的解經都可以在聖經裡找到支持的證據。不要忘記,異端與我們讀的是同一本聖經,但異端卻能讀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正統教會的真理根基是歸納、整合自全本聖經,而不會只依賴單一節經文來支持某個重要的教義。9
鍾馬田也如此提到錯誤解經、與異端之間的關係:
異端通常會抓住某一節被誤解的經文,隨意發揮,而不用其他經文去檢驗。10
在有心人的手中,聖經可以變成非常具有破壞力的工具;你不信嗎?
依著錯誤解經,
如果我要你把口袋裡的錢、帳戶裡的存款全部都給我,你最好照辦,因為我有經文依據: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太542
如果我要你挖出眼珠、剁斷手腳,你能說不?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太2830
說句更難聽的,
如果親人過世,我甚至能叫你不准辦喪事,因為經文這樣說: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太822
我處處引自聖經,不是嗎?
這就是亂解經帶來的破壞力,看到了嗎?
教會歷史中許多異端,其基礎就是建立在錯誤的解經、忽略上下文、過度的引申之上,
因此蔡院長繼續說:
異端豈不都有愛心、熱心?但他們沒有知識。有愛心而沒有知識的殺傷力,其實不亞於有知識而沒有愛心。11
神學不重要?解經不重要?知識不重要?只問活不活得出來比較重要?
異端就是這樣產生的。
牧者必須明白,在解經的整個過程中,他們必須受到經文的約束、聖靈的導引,
在全本聖經的範疇中,得到經文的正確涵意:
解經者的首要功課,就是要尊重經文原來的意思。12
以經解經,是以整本聖經的總原則,來解釋個別的經文。13
解經者不是創作者,稱職的做法是忠於原意,把作者在聖經中原來的意思講明白,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感覺、意見及個人的解釋加進去。14
二、解經的好處
斯托德指出,基於解經的講道有四種好處,
首先,它使得講道不至於天馬行空隨興而至,而是規範講道僅能在經文劃下的範圍中進行,
解經為我們定下界限,解經講道既是根據聖經的講道,它就限定我們只能講解經文。我們所解釋的不是世俗文學、政治演說,或甚至宗教書籍中的一段文字,更不是我們自己的意見。15
牧者,身為神的使者,
唯一職責就是忠實傳達他的主人要他講的話,沒有增添、沒有缺漏,
若做不到,就是失職。
第二,解經要求完全誠實的面對經文,
牧者作為神的使者,職責在於忠實的說出神要說的話,而不是他自己想說的話;
原作者話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聖經的作者都是誠實的人,不是騙子;他們的著作是要給人瞭解而不是讓人「可以無限地解釋」...16
同時,對於沒有系統神學觀念的牧者來說,
他對於聖經並不是整體連貫、有系統有邏輯的觀念,而是東拼西湊出來的,
非常可能發生以前講的、與今天講的竟然互相矛盾,這真是無法想像的荒謬;
教會不能隨意解釋一處經文以致它與另一處經文互相矛盾。17
並且,解經要求他以全本聖經的總原則解經,
絕不曲解任何一部分神的話以支援特別的見解,只將他認為是聖經至高的作者在每一段經文中所要表達的意義闡明出來。18
第三,解經指出陷阱───健忘與不忠
健忘的解經者因離開本題和隨從自己的幻想而看不見他的經文。...
不忠的解經者似乎在講解經文,實際上卻牽強附會、曲解經文,以致它與原來真正的意義迥然不同。19
他繼續嚴厲斥責這種解經的偽君子:
更壞的是有的人明明在利用(exploiting)經文,卻假裝是在解釋(expounding)它。...
這種從一段經文───更不用說是從其上下文───之中斷章取義的作法簡直是壞到極點了。20
接著,他舉了一個極盡挖苦嘲諷的例子:
傳道人這樣無恥地曲解經文讓戴爾(R. W. Dale)想起魔術師...
他在耶魯講座中說:「我喜歡聽好的傳道人講道,我也不反對世人以聰明的魔術師所變的戲法為樂;但我喜歡將變戲法和講道分開:
在主日早晨變戲法,在教會裡變戲法,用聖經的經文變戲法,完全不合我的嗜好。21
該如何避免這種陷阱?唯有下苦功,努力再努力,
充實神學的訓練,學習正確的釋經觀念、與系統神學的教義,
並在不斷的刻苦中,解開經文深藏的奧秘:
惟有決心做一個不辭勞苦的解經者才能使我們避免這些陷阱。22
第四,解經帶來講道的信心
如果我們正直誠實地解釋神的話,我們就可以非常勇敢。23
只要是依著正意分解經文,毫無偏差的帶出神的教訓,
有什麼不敢講、不好說?
更因為我們最關切的是嚴謹忠實地講解神的話,以致人們聽到是神的話本身;或說得更確實一點,是神藉著這些話語說話。24
這種講道,充滿上帝權能、力量,才能震攝人心。


牧者必須明白,他們被呼召不是為了辦活動、搞行銷,
而是為了忠實傳講神的話,
牧師們必須解釋神的話;他們原是為此而蒙召。無論什麼時候他們誠實地這樣做,神的聲音就被人聽見,教會亦知罪謙卑、復興振作、變成為神所用、榮耀祂的工具。25
當經文被解開,神的聲音與能力就再度顯明於世,
人的知罪悔改、教會的再次復興,都不是空談。
於此同時,
對於那些扎扎實實釋經、戰戰兢兢講道的講員,
我們更要給予鼓勵與支持,
我要不厭其煩地再說一次:
恭喜你,你來到了一個好教會!
你不要以為每次主日講道都講很久、很無聊、很沉重、坐得腳痠屁股痛,
要知道,在後現代主義當道、凡事講求「快快快!」的速食年代,
對於講道如此重視與堅持的已經不多了;
你應當珍惜這些依然願意扎實解經、扎實講道的教會與牧者,
給予他們應有的鼓勵與重視。
1. 實用解經講道,CH.1
2. 當代講道藝術,CH.6
3. 當代講道藝術,CH.3
4. 實用解經講道,CH.1
5. 當代講道藝術,CH.5
6. 同上
7. 講道與講道的人,CH.4
8. 同上
9. 誰說字句叫人死,CH.1
10. 講道與講道的人,CH.11
11. 誰說字句叫人死,CH.1
12. 誰說字句叫人死,CH.2
13. 誰說字句叫人死,CH.1
14. 同上
15. 當代講道藝術,CH.3
16. 同上
17. 同上
18. 同上
19. 同上
20. 同上
21. 同上
22. 同上
23. 同上
24. 同上
25.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