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新約時期的奉獻:2. 史籍證據





優西比烏(260 or 275-339 A.D.)是巴勒斯坦地區的該撒利亞的教會監督或主教,著有【教會史】一書,記述教會自使徒至當時的歷史,提供了許多初代教會的寶貴資料,是相當重要的參考書籍,本書提到了十一奉獻與特別奉獻,分述如下:

2.1關於十一奉獻,該書第二卷有以下記載:「尼祿年間,在腓力斯擔任猶太總督期間,發生過一次糾紛祭司長們不知羞恥,蠻橫無理,派人到打穀場攫取眾祭司們當得的十分之一,以至於眾祭司們貧困潦倒」這段記載應當發生在主後54~58年間,我們可以得知,在當時的初代教會時期,這類給祭司的奉獻仍然存在,比例仍是十一之比,一如舊約時代。

2.2關於特別奉獻,使徒行傳提到的飢荒、與哥林多後書提到的保羅到馬其頓各教會收取奉獻,即屬於此類,請參看徒1128-30、林後89章。在教會史中也有記載,同樣在第二卷:「從耶路撒冷來到的先知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他預言說一場大飢荒將要發生,於是,保羅與巴拿巴被派往幫助至猶太地的弟兄」,「飢荒發生在克勞狄年間,當時在安提阿的基督徒按照個人能力進行捐贈,並且委託保羅與巴拿巴送給住在猶太地的弟兄」,「在那時,猶太全境遍地飢荒,海倫娜皇后不惜重金,從埃及買來糧食在安提阿的門徒按照個人能力進行捐贈,並委託保羅和巴拿巴把賑災款送交猶太的眾長老」,由這些記載可以清楚知道,使徒行傳與哥林多前書記載的奉獻是因為當時的飢荒而發起,為了因應特殊的需要或目的,並不是一個例行性的奉獻;而聖經對於這種特殊奉獻,要求我們應具有的態度即是林後82-3「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的捐助」、97「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

2.3除了十一奉獻、特別奉獻之外,更引人注意的,是本書記載了初代門徒對於金錢的態度,例如:「在這些人中他們以純淨和真誠來侍奉、崇拜神聖者他們拋棄財富,把所有的一切交給親戚,離鄉背井他們仿效眾先知的熱誠信仰全心全意地進行屬靈操練,他們閱讀神聖的經卷毫無疑問,所描述的團體正是我們的教會」,「命人提來金銀,想要贈給達太(按:耶穌的七十門徒之一),達太表示拒絕,並且說道:倘若我們早已捨棄我們的財產,那我們又怎能接受別人的財產呢?”」,「從一開始,你們(按:羅馬教會)就具有良好的習慣,友善對待所有基督徒,資助各城教會,為那些處於困境之中的信徒,比如礦場中需要幫助的人,解了燃眉之急」從以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初代教會的信徒們,漠視金錢財物,甚至悉數分給親戚鄰居;他們著重在屬靈操練上,閱讀經卷、與神交通;在門徒的互助上,也是不遺餘力,甚至不僅限於自身教會的門徒,也幫助各地有需要的教會。

結論:
初代教會時期,仍有十一奉獻。
對於特別奉獻,應有「甘心樂意」、「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的態度
初代教會信徒漠視金錢財富,彼此互助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