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查經] 弗3:14-15


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15. (天上地上的各(或作:全)家,都是從他得名。)

禱告

如先前所述,使徒原本在本章第一節要為以弗所人禱告,但他想到某些重要的事情可能令這些他所深愛的人感到困惑,
他認為有必要加以深入說明,因此自第二節起開始了一大段補充的論述,直到第十三節。
(我在這裡有詳細解釋,請回頭參考。)
完成了補充說明之後,從十四節起,使徒繼續他在第一節原本要做的事情───禱告。

神學家們根據年代、以及以弗所書文中的內證(尤其是v1. "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推估,保羅在寫這封書信時,他正被關在羅馬。
回顧保羅的一生,他周遊小亞細亞與中亞一帶,四處傳道,理所當然樹立了相當多的敵人,
許多既得利益者───猶太公會領袖、靠異教神廟周邊利益為生的商人───視他如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
這些人的詭計得逞了,在他們的通盤合作之下,他們成功的使保羅被囚禁在羅馬,
他不能繼續傳道、無法繼續維護敵基督者對於各個外地教會的攻擊;
他被關押起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挺身護衛教會了。
從世界的角度看,牠們贏了,成功的Disable當時基督教世界最具戰力的使徒之一;而保羅輸了,他在獄中動彈不得喪失了自由,被徹底擊潰,輸到連褲子都不剩。
他真的甚麼事都做不了了嗎?

保羅在禱告。
鍾馬田這樣形容:
「仇敵無法禁止他禱告,他們無法阻止一個最謙卑信徒的心通往永生神那裡...人能阻止我們用嘴唇禱告,但是即使他們縫上我們的嘴,我們仍能在靈裡禱告,仍能繼續不斷向神祈求。」
這正是保羅向我們顯出的榜樣,
仇敵可以挾制他的肉身、綑綁他的自由、以各式殘酷刑罰恫嚇他,甚至以死亡脅迫他,
但有一件事是仇敵絕對無法得逞的,那就是禱告。
使徒在禱告中與上帝連結,在禱告中與各地信徒合一,他的身體雖然不在他們那裏,但影響力卻更甚以往。

時至今日,這仍是非常實用的教義,
我們也許受到工作的限制,也許身患重病,也許突如其來的意外使我們不得不分神處理,
使我們無法參與神的教會與眾人一同敬拜,無法與眾門徒交通,
但請記住,無論世界的仇敵使用哪種詭計攻擊我們,禱告的路總是向敬虔的信徒開啟;
牠們能牢籠我們的肉身,綑綁我們的自由,但絕對無法阻止一顆敬虔的心到上帝那裏去

同樣的,今日教會的事工越來越多元,許多事工需要專業的技能與才華,
我們也許沒有那樣技能,無法提供直接的幫助,但不代表我們與事工的關係就斷絕了。
我們禱告上帝興起更多有能力的人做這些事情,我們禱告事工在上帝的保守看顧下能夠順利推展,我們禱告同工們的才華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沒錯,我們沒有直接參與事工,但外在的才華不能隔絕眾信徒在基督裡的合一,
在禱告中我們卻彼此同工,合而為一。

再者,
想想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你是保羅,在寫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你會寫些什麼呢?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希望以弗所教會幫忙想個法子營救自己出獄呢?
畢竟大家都是主內肢體,互相幫忙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更別提保羅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個屬靈師傅般的受到敬重,營救保羅本來就是分所當為。
就在這裡,使徒向我們顯現了另一個榜樣,
他雖然被關在監獄裡,但他想的不是吩咐以弗所人如何營救他,而是為了他們的屬靈狀況禱告,他總是先想到他人的益處,把他人放在自己心上;
因此他雖然被囚,但仍不以為意,反而為他所愛的門徒們禱告。
正如保羅知道他可以藉著禱告幫助以弗所人,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幫助他人;
這些人可能對我們素昧平生,但我們知道他們此時與我們一樣,也在忍受各種不同的痛苦,
也許我們彼此分隔兩地,無法直接幫上任何忙,但藉著禱告我們卻能彼此互通。
讓我們為了他們的緣故,花時間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代求。

我們再次回頭重新複習一下以弗所書到目前為止的結構,
常常注意這點是很重要的,這能幫助我們明白這節經文是處在哪個文脈的架構之下,以便正確的分辨出上下文,使我們在解釋經文時避免出錯。
使徒在以弗所書的前兩章教導了許多基礎卻又重要的教義,
他告訴以弗所人,聖父如何在創世以前揀選、聖子在十架上為他們取得何等的基業、以及聖靈親自作為印記的這基業是何等的穩固,
他更揭露人的罪惡本相,使他們明白福音的拯救是何等的令人吃驚,
這影響力甚至使得原本敵對的兩個種族───外邦人與猶太人───如今合而為一,同樣成為永生神家裡的人了。
以上是前兩章的概要,
這兩章的內容是比較偏重知識性的,是理性層面的認知,保羅認為這些非常重要,必須要教導他們明白。
但教導知識仍不夠,就在第三章起,保羅也為他們禱告,祈求他們的悟性能夠同時增長。
真正的屬靈教育總是兩者並重,教導與禱告必須齊頭並進、不可偏廢
一方面,我們需要傳授純正的教義,這是非常重要的,聖經對此有許多嚴正的提醒,
但另一方面,我們更需要為自己的心禱告,好叫我們的悟性被開啟,得以領受知識和教導,
讓這些教義能抓住我們的心,屈服我們的意志,影響我們的全人,
使我們完全浸泡在上帝智慧的話語之中

在父面前屈膝

顧名思義,保羅是跪著為以弗所人禱告,顯示出他對神恭敬、敬虔的態度。
這裡不是在教導人必須跪著、否則就不算禱告;姿勢不重要,重要的是敬拜,稱頌,讚美的態度,
這是禱告應有的態度
就在第十二節,使徒曾經教導在禱告時應有的態度:「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
這是正確的,因為基督在十架上為我們完成了所有必要的贖價,使選民有權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
但如果只看這八個字,容易使人留下一種錯誤印象,
上帝似乎成了我們的好麻吉,人可以用一種輕鬆平常、輕率無禮的態度來到神面前,跟他勾肩搭背、偶爾說兩句玩笑話也不以為杵;這全然是錯誤的!你必須連著上下文一起看!
你若這樣做,就看到了「放膽無懼,篤信不疑」之後就是「在父面前屈膝」,
任何一種極端都離異端不遠,我們不應當懷著恐懼的心情來到祂面前,但也不應當以一種「好麻吉」的心情面對祂。
祂是至尊的創物主、我們只是受造物;但祂也是父,我們是祂收養的兒子,我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不偏向哪一邊,
而使徒做了一個美好的示範:我們應當「放膽無懼,篤信不疑」,但同時我們也明白這是神賜恩的結果,因此必須恭敬的「在父面前屈膝」。
鍾馬田如此總結:
「我們可以免於恐懼,因為我們知道所站的基石是什麼,也知道我們有權來到神面前。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抬頭挺胸地到全能神面前。我們應該總是帶著謙卑前去,意識到這是極大的特權。」

天上地上的各家

從廣義來看,「天上地上的各家」當然可以指著所有的人,包含一切信徒與不信的外邦人。
但就如我們一再強調的,你必須從整個文脈、上下文連著看,才能得到符合文本真正的涵義。
保羅此處仍在延續之前教導的內容,在第二章十八節他說「我們兩下藉著他(基督)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因此這裡的各家指的是蒙救贖之人的家,在這家中有些人已經在天上,如亞伯拉罕、摩西、歷世歷代的聖徒與先知,有些仍活在地上,如當時的使徒與各地教會信徒。
他們生活在不同世代,甚至是不同民族,但神是他們所有人的父,
保羅藉此教導以弗所人,不要再認為自己是外邦人。他們應該看自己如今是神的兒女,是神大家庭裡的人,
就如他在另一卷書信中所說的:
西3:11「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
上帝是各家的父,我們都在基督之內稱神為我們的父,
祂將祂的名賜給我們,我們身上都帶著祂的名。

「賜名」在聖經中反覆出現,這是一個具有豐富含意的行動,
就好比你若收養了一隻小狗,首先你會做什麼事呢?
為他取個名字。
取名象徵著你是他的主人,他是你名下的產業,與你有連結,歸你照顧,
從此他不再是流浪街頭、無依無靠的可憐狗狗,他有一個家,那家是由你賜給他的,他將在這家中得到你對他的愛,衣食無虞,
以前每隻狗都瞧不起他,欺負他,現在你將保護他,誰都不能傷害他。
當你懷著這種認識,重新思考舊約上帝對亞伯蘭的命名(創17:5)、或是啟示錄中寫著新名的白石(啟2:17,3:12),意義將完全不同了。
上帝對人的愛,就從命名的舉動中湧流出來。

我們身上帶著神的名,這象徵著神對人的愛,但同時也是人的警惕;
我是否汙穢了祂的名?我的行為舉止是否增添了祂的榮耀?
人看著我,會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抑或是為祂帶來冷嘲熱諷?
我活在世上時就代表這個家,代表這位父,他的名覆蓋著我,所以不要叫它受汙損!
但願別人不致於因為在我身上所看見的而蔑視他和他的名,
這是每一個基督徒應有的責任。


查經問題

  • 保羅四處傳道,樹立了很多敵人;如果你是保羅的敵人,你會怎樣攻擊保羅?
  • 這些人的詭計得逞了,保羅被關在監獄了,他似乎不能繼續傳道、幫助各地教會了,但他仍然在監獄裡做甚麼?
  • 這件事如何應用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
  • 保羅被關在監獄裡,他想的不是吩咐以弗所人如何營救他,而是為他們禱告;你最近為別人禱告嗎?哪些人、哪些事?
  • 保羅教導他們、也為他們禱告,從這個架構來看,你得到甚麼啟發?我們如何應用在日常的生活中?
  • "在父面前屈膝"表示甚麼態度?
  • 在第12節,保羅說說要"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如果只看"放膽無懼,篤信不疑"這8個字,容易給人哪種負面印象?
  • 讀經時,如何避免得到這種錯誤的結論?
  • "天上地上的各家"指的是甚麼意思?
  • 神是各家的父,我們身上帶著誰的名?這給你哪些警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