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如果他沒復活的話...



我的大女兒目前是小四,每年的復活節,他們學校都會舉辦一個「找彩蛋」的遊戲。校方先在校園各處藏好彩蛋,讓學生去找,找到彩蛋的人可以跟老師換獎品,找到越多彩蛋、獎品也越多。所以那天每個同學都很瘋狂,比賽誰能找到最多的彩蛋。
如果我問女兒,「復活節一定要有、不能沒有的東西是甚麼?」他的答案一定是「彩蛋。」在他心裡,就跟端午節不能沒有粽子、元宵節一定要有湯圓一樣,復活節一定要有彩蛋。
不過問題來了,復活節是個基督教的節日,彩蛋與基督教的關係是甚麼?為什麼復活節一定要有彩蛋呢?
答案是:彩蛋與基督教沒有關係。復活節如果沒有彩蛋的話,一點問題也沒有。就好像耶誕節如果沒有老公公與麋鹿的話,一點也沒問題,對大人來說反而更高興,因為不用花錢買耶誕禮物了,不過小孩一定會抗議的。
OK,復活節可以沒有彩蛋,但一定要有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甚麼?
我認為復活節的必要元素有三個:耶穌、十架、與空墳墓。

首先談第一個元素:耶穌。他是誰?為什麼一定要有他不可?

耶穌是神的獨生子。早在人類還沒有誕生、世界還沒有被創造之前,神就已經存在了。神只有一個,但卻有三個不同的位格,分別是聖父、聖子與聖靈。抱歉我在這裡必須講得學術一點,祂們三位都是神,有相同的本體、屬性、本質,是一體的,但卻又是彼此不同的,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這就是神學上所謂的「三位一體」,只有一個神,但有三個不同的位格。

後來神創造了天地萬物,以及人的始祖亞當,並且從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一開始,亞當夏娃住在伊甸園裡,生活得無憂無慮,但後來受到魔鬼的引誘,他們認為神處處在限制他們,不給他們最好的,因此他們決定要說謊、逃避、想與神斷絕關係。他們不要神當神,不要神成為自己的主宰,而要自己當自己的主宰,自己變成神。
這就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犯罪,之後所有的罪都從這次犯罪衍生而來。這次犯罪的後果非常嚴重,亞當夏娃的後裔、包括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有犯罪的天性,從神學上說,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罪,哪怕是一件最好的事情,在神眼中都是罪,因為最好的事情中有最壞的動機。

因為有罪,所以人會死。有人說,「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出生是不是偶然的我不知道,不過我肯定死是必然的。
羅6:23「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保羅的論點簡單又明確,你犯罪,所以你會死;你會死,因為你犯罪。亞當夏娃本來可以開開心心永遠住在伊甸園裡,永遠與神一起,但自從犯了罪之後,一切都變了。不但他們兩位會死,他們的所有後裔也都一定會死,因為每個人都從亞當夏娃那兒一同沾染了罪,也犯了罪。甚至我能夠更悲觀地說,所有人出生之後,都在等死,這條路有長有短,但終點是一樣的。

因為罪,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的主宰,都把自己看得最重要。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的死活。這個世界不是甚麼和平喜樂的世界,從最近川普瘋狂的課徵關稅就可以知道,他哪裡在乎別人的利益呢?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終結這個混亂的世界、引進一個全新的、和樂的大同世界?

除非能夠徹底剷除人的罪,只要罪繼續掌控人,世界就不可能和平。那麼,該如何剷除罪呢?我們就要談到復活節的第二個必要元素:十架。

整個天地、整個世界是神創造的,神是完全的聖潔、公義,容不下一絲一毫的罪。在祂也有最豐盛的愛,祂愛這個世界,愛祂所創造的人。但世界有罪、人有罪,祂的公義使祂容不下一絲一毫的罪,但祂的慈愛使祂要拯救自己的子民,祂該怎麼做?
這種衝突就好比我想喝珍奶、吃鹹酥雞,但我又不想胖,該怎麼辦?所以我採用妥協的方法,周間五天的晚餐只喝一碗麥片、兩把堅果,就這樣,沒了。天氣好就去外面跑步半小時,不然就在家超慢跑一小時。周間這麼痛苦,換來的是周末可以吃鹹酥雞、可樂果、QQ糖。這是我的妥協辦法。

但上帝能夠對罪妥協嗎?當然不行。祂只要妥協一次,祂的公義標準就站不住腳,祂就不是一個全然聖潔的神,祂就墮落到跟你我差不多而已。所以,祂不能妥協,不能假裝沒看到人的罪,或施個魔法把人的罪變不見。
犯罪就要懲罰,就要付出代價,甚麼代價?死。「罪的工價乃是死」。但祂的慈愛使祂要拯救祂的子民,如果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罪被處死了,那還拯救甚麼?

於是,隱藏在整本聖經中最大的奧秘向我們揭露開來:神派他的獨生子耶穌到世上,成為我們的代表。我們的罪被歸算在他身上,他背負我們的罪上十字架;同時,他在世上活出的完美生命被歸算在我們身上,使我們能夠以他的義進入天家,成為這個神聖家庭的一員。

我們要進入復活節的第三個要素:空墳墓。
耶穌被逮捕上了十架,最後痛苦的死在十架上。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如果這樣就結束了,那耶穌鐵定是個騙子、或是個以為自己是救世主的瘋子。因為耶穌生前跟許多人說自己死後三日會復活,如果他死在十架上,然後屍體就爛了、化作白骨,他就必然是個騙子。
但奇蹟發生了。羅馬政府知道耶穌生前曾經聲稱死後三天會復活,於是派了士兵把守墳墓,並且在墳墓口放了巨石堵住入口,防止有人盜墓。但突然之間發生了大地震,天使從天而降把巨石推開,士兵看到這幕嚇得雙腿發軟,天使對士兵們說,「別怕,我知道你們在看守耶穌的墳墓,不過他已經復活了,不在墳墓裡面了,你們可以回家了。」耶穌的門徒得到消息,到墳墓查看,發現墳墓裡是空的,屍體不見了!
不但如此,耶穌還親自顯現在門徒眼前,與他們一起吃吃喝喝,其中有個門徒懷疑耶穌是不是真的,他還對門徒說:「我是真的,你看,我手上的釘痕、肋骨旁的傷口還在呢!」
在人類歷史上,有人會變把戲,有人會變魔術,甚至有人會使用邪靈的力量施展我們無法解釋的奇蹟,但從來沒有人能夠從死裡復活!耶穌顯明他能戰勝死亡,戰勝魔鬼,成為我們的盼望。

由於從來沒有人能夠死裡復活,耶穌成了許多人懷疑的對象。當然我們是絕對相信他復活了,但是萬一他沒復活,對我們有甚麼影響呢?
首先,耶穌是騙子。他聲稱自己一定會復活,結果根本成為一堆白骨,擺明了是個大騙子。
第二,他的門徒既是傻子,也是騙子。這些人天真到會相信有人從死裡復活,證明自己真是個傻子;而且,他們還對外聲稱耶穌已經復活了,自己有看到空墳墓,謊稱耶穌向他們顯現,根本是一群騙子。
第三,這些門徒不但聲稱耶穌已經復活,還寫下許多書面紀錄,成為新約最重要的部分。這樣一來,新約是假的,裡面充斥著謊言,舊約也是假的,因為舊約也聲稱必有一個救世主將要降臨。於是,舊約新約都不可信,整本聖經都是謊言,這本書也不叫聖經了,充斥謊言的書怎麼配得起這個「聖」字呢?

救主死了,聖經是謊言,這樣一來,我們的信仰就崩解了,基督教就瓦解了,我們根本信錯了,是一群大傻子。
林前15:14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林前15:32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
是啊,我們幹嘛守主日呢?幹嘛用聖餐呢?以聖餐紀念對我們說謊的大壞蛋嗎?
我們何必事事都強調愛呢?反正我們的本性就是自私、就是自我中心,愛別人、顧念別人根本違反天性,何必這麼痛苦?順著本性自私自利最開心啊!
我們何必謙卑呢?我們骨子裡本來就不是謙卑的人,謙卑是外加的,驕傲自大才是本性。既然如此,何必低聲下氣的謙卑呢?何必要凡事都想著自己有哪裡不對,總是跟別人道歉呢?誰喜歡道歉啊!
我們的工作何必盡忠職守呢?跟別人一樣混水摸魚、搞小團體互相傷害不是很開心嗎?
我們婚姻何必保持忠貞呢?吵架就離婚,配偶胖了、老了、醜了、病了就離婚,自己心動就外遇,順著衝動去做,或各自玩各自的,分別找小王小三,跟別人一樣不是很好嗎?

還好,耶穌是真的復活了,他成為房角石,基督教堅定地建立在這塊基石上,穩若泰山。
對我們來說,因為他的復活,我們天生的罪性、後天的罪行全都得到赦免
羅4:25 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
我們原本與神的家庭無分,與永恆的生命無分,與喜樂的生命無分;因為耶穌的復活,我們得以因信稱義,成為義人,不再是神憤怒的對象。

耶穌戰勝死亡,復活回到天上,但他沒有忘了我們。有一天,我們也要復活
弗2:6 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他去的地方,有一天我們也會去。他先去為我們準備好地方,等到有一天,我們要在那裏與他相聚。

耶穌復活回到天上,但我們還在地上怎麼辦?他知道我們沒有他在旁邊會緊張、憂愁,於是神賜下聖靈保護我們。
約16:7 然而,我將真情告訴你們,我去是於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裡來;我若去,就差他來。
約14:26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如果我們在順利時想到那都是耶穌的祝福,挫折時想起他對我們的鼓勵,受到誘惑時想起他對我們的警告,那就是聖靈工作的憑據,「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耶穌的復活不僅使他的子民復活,也要帶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必須知道,罪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僅影響人,甚至整個天地萬物都受到影響。但成為基督徒久了,我們往往將福音個人化了,習慣從我的角度解讀福音,「耶穌為我而死」,「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拯救我」;這些當然對,但不是福音的全貌,如果我們這樣解讀,就是將福音窄化、扁平化了。事實上,福音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我們要復活當然沒錯,但這世界也要得到更新。

你看過捍衛戰士第二集嗎?整個劇情高潮起伏,湯姆克魯斯的戰機被擊落了,但偷到了一架敵人的F-14,準備飛回自己的航空母艦,但中途被敵人攔截,敵機是SU-57,是一架五代戰機,而F-14是四代戰機,上個世紀70年代的產品,兩者差了將近50年,性能差太多。湯姆克魯斯雖然使盡全力擊落了一架敵機,但最後仍然逃不過第二架敵機,被咬住尾巴,敵機準備發射飛彈。就在敵機飛行員按下按鈕之前,敵機突然爆炸了,原來是友軍的支援到了。湯姆克魯斯終於平安回到母艦了。結局不是悲劇,是喜劇。
這部電影太好看了,我又看了第二次。在看到最後的戰鬥情節時,我已經不如第一次看那麼緊張了。為什麼?因為我知道結局了,我知道湯姆克魯斯會偷到一架F-14,會擊落一架敵機,會有友軍戰機過來支援他,最後他會平安降落,順利完成任務。
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結局已經寫好了,耶穌復活,我們也會復活與他相聚,結局不是悲劇,是喜劇。喜劇結局使我們有信心面對生命的高低起伏,我們知道這些挫折不會擊垮我們,不會使我們倒地不起,我們一定會克服它,結局早已經寫好,天國大門已為我們開啟。






2025年4月16日

你幾時見過這麼誇張的喜酒?太扯了! (娶親筵席,太22:1-14)



1.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
2.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
3.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4.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
5.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
6.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
7.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
8.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9.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
10.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11.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
12.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
13.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14.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華人重禮數,我們對於喜慶宴客自然很熟悉,帖子該發給誰、紅包該包多少、出席時該穿甚麼、...都有不明說卻也心照不宣的規矩。當你仔細看耶穌「娶親筵席」的比喻,一定會對其中明顯不合理之處感到訝異。
讓我們進入比喻本身。

第一節「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裡的「又」顯示這不是一個單獨的段落。我們起碼應該回溯至太21:23。還記得上次的「惡園戶」比喻嗎?這次的比喻就緊接著上次的「惡園戶」之後。
整個上下文的脈絡是這樣的:宗教領袖質疑耶穌沒有權柄,耶穌在23-27節反駁他當然有教訓人的權柄,而且這權柄是從天上來的。他繼續在28-32節指責宗教領袖們的敬虔只在口頭上,但卻沒有反應在行為上。
隨後,他以「惡園戶」的比喻指責宗教領袖對於恩典的錯誤理解。他們以為救恩、權柄、地位都是與生俱來的,誰都奪不走,上帝理所當然要賜福給他們。安逸的生活導致宗教領袖腐敗、墮落,與上帝期許的果實纍纍的生命背道而馳。耶穌嚴厲批判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表示「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
這還沒完,耶穌繼續用「娶親筵席」的比喻加強批判的力道。


賓客乎?仇敵乎?

這是一場國王為兒子擺設的婚宴,規模之盛大、豪華自不待言。國王顯然早已預定並邀請某些貴賓參加。筵席當日,他再度派遣僕人邀請貴賓入席。令人驚訝的是,貴賓竟然不想去。
這真是開了我們的眼界啊!國王邀請你參加國宴,日期早已訂好,結果筵席當天你說不想去?這不是擺明放國王鴿子嗎?好個大膽刁民啊!
國王再次派僕人前去邀請,並仔細說明:「國宴就在今天,筵席都準備好了,豐盛菜餚都上桌了,請您赴宴。」他們對僕人竟然理都不理,轉頭就走。有的去田裡工作,有的去市場買賣,其餘的竟然抓住國王的僕人加以凌辱,並且殺了!
真是誇張到無以復加呀!國王先後兩次派遣僕人去邀請,他們第一次的無動於衷,顯出對於國王的蔑視;第二次的羞辱僕人並殺害,顯明與國王為敵。他們哪裡是國王的貴賓,根本是敵人啊!
總統請你參加國宴,你敢拒絕?他派秘書邀請你赴宴,你敢把秘書衣服脫了,狠揍一頓,要他向你下跪的羞辱一番,最後還殺了他?你真的敢這麼做?只有一種可能:你想發動叛亂,搞革命,推翻原本的政權。
古今中外,即使兩軍交戰,都盡量不斬來使。斬使者是一種明確的訊號:老子就是要戰到底,談都沒得談。

如果你是國王,為了兒子娶親而舉行國宴,邀請貴賓參加,但他們三番兩次不到,甚至還凌辱使者,殘忍殺害;你會怎麼做?
當然是發兵除滅他們!
上帝對罪人的呼喚也是如此。祂呼召了許多先知傳達旨意,要求罪人悔改,但他們不聽。不但不聽,他們還羞辱這些先知,甚至殺害。為什麼他們敢這樣對待上帝的使者?因為他們眼中沒有上帝,甚至根本仇視祂。他們殺了上帝的使者,擺明與祂開戰
在末日審判時,這些人必定要付出代價。

有些人以為舊約的上帝一天到晚在生氣,動不動就要弄個大洪水、瘟疫、地震,時不時高喊著「我要滅了你們,跟你們斷絕關係」。但祂不是沒有邀請,而是罪人根本不屑出席,祂不是沒有警告,而是罪人根本不當回事。罪人膽敢看輕祂、不理他、羞辱祂、反抗祂,等到末日審判就別怪祂不客氣
康來昌牧師說得好,「我告訴你們我要來救你們,但你們不要;我要來請你們,你們不要。那麼我要來審判你們,你們逃不掉。」


慧眼識珍饈

普通人眼中的劣馬,卻是伯樂眼中的名駒,慧眼獨具的才是識貨之人。
比喻裡的那些人根本不知道筵席的真正價值,以為只是諸多請客吃飯的其中之一,稀鬆平常,所以懶得去,隨便找個小理由作為塘塞。
邀朋友上教會不也如此?「我最近好忙,沒時間...我要參加媽祖遶境不能去...我是拜關公的...」他們以各樣理由婉拒你的邀請,這些理由恰恰反映出他們的認知。
在他們眼中,基督教只是許多宗教的其中之一,上帝只是許多神明的其中之一,主日只是許多宗教活動的其中之一。既然只是其中之一,那麼去不去也無關緊要;「反正我還有道教可以認識,還有觀音可以拜,還有繞境可以參加。」基督教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也沒關係,這就是他們的態度。
正如康來昌牧師所說,「(他們)沒有看到這是上帝的邀請」,而上帝是唯一的真神。


我哪缺這個?

你剛吃完一個便當,肚子飽飽的。有個同事走到你旁邊說,「走,我請你吃飯!」你實在吃不下了,「真是抱歉,我剛吃完便當,下次吧!」
國王請客吃飯,那些人為什麼不去?可能吃得太飽了,根本吃不下。康牧師說,「若你現在快要餓死,爬都爬去吃的。」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想來教會?因為他們覺得生命樣樣不缺,富有得很,哪裡稀罕上不上教會?只有被揀選、預定的少數人,才真正認識自己是飢渴的、缺乏的、不足的,唯有來自上帝的靈糧能餵飽他們。


因小失大

話說回來,那些人因為要去種田、要做生意而拒絕赴宴,可說是因小失大。他們不是說「啊抱歉,我那天跟人約好要去搶劫,所以不能出席」,種田做生意是正經事。從本質上來說,種田才有糧食,做生意才有收入,這都是應該的、是必要的,但他們的可悲在於看不見那上好的
他們的順序錯了:為了次要的而放棄了上好的。
正如《每日研經叢書》所述:「一個人很容易忙碌於現時的事,而忘記了永恆的事;被看得見的東西佔據得太多,而忘記了那看不見的、聽不見的世界的召喚,以致不能夠接受基督柔和的邀請」。


替補的賓客

回到比喻。
國王派人把那些拒絕出席的人都殺了。之後他要僕人「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僕人就到大馬路上,到十字路口四處找人參加,不論好人壞人都一律邀請。路加福音也記載了這個比喻,說得更生動:
路14:21-23「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國王要僕人四處去找人參加宴席,甚至要「勉強人進來」。為什麼要勉強?因為沒有人願意來。
罪人之所以能認識福音,哪一個不是被勉強而來?哪個罪人願意主動親近福音?祂邀請,沒有人接受;祂呼召,沒有人應答。就像比喻裡的國王,他好意邀請,但人們用各式各樣的理由回絕,沒有人願意參加。為了筵席能夠進行,為了福音能夠傳開,必須違抗罪人的天生意願,強迫他們參加。
祂的愛到怎樣的程度呢?宴席上有空位,他會不高興,一定要坐滿才行。上帝要拯救的人,少一個都不行,祂一定會拯救到底


謙卑再謙卑

被勉強進來的不是光鮮體面之人,而是「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這就是我們的真實面目。
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我們這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根本不配出席上帝的筵席,但祂竟然主動邀請我們參加,這絕對是至高的恩典。
教會是上帝賜下恩典的管道之一。有人來到教會,吃得飽足之後,竟然鬼迷心竅、心高氣傲了起來,仗著自己的年資老、或讀過幾本書,時不時在網路上公開指責其他肢體,頤指氣使的態度使人側目。若這指責是出於對經文的正確解釋,那也令人服氣;但遺憾的是,往往都是私意解經,把自己的意思塞入經文之中,利用經文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因此,我們也應該求另一個恩典,求聖靈持續讓我們謙卑,知道自己不過就是個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與別人相比,我們沒有任何值得說嘴的;擁有的一切,全都是賜下的。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向上謙卑的感謝、向外謙卑的待人呢


你的禮服呢?

在宴席上,國王看到有人沒穿禮服,於是將這人趕出去。國王的地位何等尊貴,參加筵席的人怎能不穿禮服?不穿禮服,就是對國王的輕視
同樣的,上帝是何等的聖潔,來到祂面前的人怎能活在過去的罪惡生活?怎能不活出新樣式的生命?怎能不結出纍纍的果實?
這自然是給我們的警惕。我們的生命活出了新的樣式嗎?仍然結出果子嗎?我們這些枝子仍然連接在耶穌這棵葡萄樹上嗎?
恩典不是廉價的,無限的恩典帶來無限的要求。律法的總綱指出了一條明路:我們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我們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這樣的門徒必能活出新的生命樣式,一個榮神益人的生命。





結語

百物都已齊備,筵席即將開始。遺憾的是,祂的呼召卻遭罪人所拒,他們不能認清筵席的價值,更以為自己是富足的,有力量的,足以與祂為敵。歷史顯明,罪人拒絕祂的邀請,甚至凌辱、殺害祂的使者,擺明向祂宣戰。在末日審判時,他們必為此付出代價。
祂的筵席必要滿座。我們這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雖是候補的,卻是祂預定的賓客。但要切記,我們必要以纍纍的果實作為禮服穿在身上,作為對至高者的敬意、對祂無上恩典的適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