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不義的管家為何受到稱讚? (不義的管家,路16:1-13)


 
1.耶穌又對門徒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
2.主人叫他來,對他說: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
3.那管家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將來做什麼?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
4.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裡去。
5.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的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
6.他說:一百簍(每簍約五十斤)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
7.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
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
9.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11.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
12.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
13.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管家

主角是個管家。
「管家」,給人一種為主人操持家務的印象;但比喻中的管家負責為主人管理財務,其實更像是主人產業的代理人。他好比是主人的分身,他的決定就是主人的決定。

如果你是富豪,想找個代理人為你投資,你會找哪種特質的人?
首先是忠心。你一定不想把錢交給一個手腳不乾淨的人,把你的錢偷偷轉進他的帳戶裡。
再者,他必須聰明,懂得為你的財富創造更多的利潤。
我們都能看出來,比喻中的主人自然是上帝,管家則是每一位基督徒。祂期許我們既忠心又聰明,能妥善利用祂賜下的資源。
這比喻給我們的第一個挑戰:你是個忠心又聰明的僕人嗎

假設你給代理人十億元去投資,那筆錢是誰的?當然是你的。代理人是受你的委託去投資,但錢不是他的,仍然是你的。
我們都是受委託的管家,上帝給我們天分、時間、金錢、...,甚至連配偶、孩子、家人、朋友、...,生活中的一切際遇都來自祂。但請記得,那些都是祂的產業,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受託暫時擁有罷了。
我們的職分不是產業的擁有者,而是受託的管家。你手頭上的所有產業都無法帶進永恆。祂將產業暫時交託給你,要你用心珍惜、妥善管理;有一天祂要收回所有產業,而我們必須向祂交帳。
比喻給我們的第二個挑戰:所有產業都有收回的一天,在那之前,你是否善盡管理的責任呢


稱讚他的狡詐?

這管家遭指控浪費財物,即將離職。在離職前夕,他決定利用主人的錢大撒幣,找來兩個債務人───油商與米商。他將油商的債務減免一半,米商的帳務減免兩成。管家藉著私下的恩惠,為自己留了條後路。

一百簍油大約是普通工人三年的工資,如果以現在每月五萬來計算,大約是180萬。一百石麥子相當於普通工人七年半的工資,同樣以五萬計算,大約是450萬。
管家減少油商一半的債務,約是90萬;減少米商兩成的債務,也是90萬。很巧,他減免兩人的債務金額都相同。

這管家當然不是甚麼正人君子,但從他面對危急時的一系列操作來看,起碼有三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認清未來:他知道自己先前捅的簍子太大,在主人家必定待不下去了,乞求主人赦免也是無用,必須另謀出路。他能審時度勢,看清未來,這是第一個優點。
盤點資源:他立刻盤點自己擁有哪些資源,知道自己沒有力氣耕種,也沒臉皮乞討,唯一擁有的,是即將失去的管家身分。
即刻行動:如果丟掉工作,正常人都會哀傷落寞一陣子吧。但他沒有哭哭啼啼,而是立刻把債務人找來,利用他管家的身分進行訛詐。他的行動力值得稱讚。

為了將來著想,管家把該收的債務打折,使主人的財產蒙受損失。這分明是個詐欺、侵占的舉動,為什麼反而得到主人的誇獎?
你我不得不承認,管家非常精明、甚至到了詭詐的程度。為了自己的未來,他用不誠實的方式侵占主人的財產,為自己留後路。
請注意,主人是誇他「聰明」,單指他善用精明的思維以保障未來,而不是讚美他的詭詐與侵占。

比喻說到這裡也結束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耶穌要對門徒說這個比喻呢?難不成他要門徒效法詭詐嗎?

自然不是。
比喻裡的管家是聰明的「今世之子」,面對危機,懂得採取行動以保障未來;而門徒顯然是不聰明的「光明之子」,面對危機卻無動於衷,因此耶穌要他們學學管家的聰明,為了末世的到來採取必要的行動。
他要求門徒思考,如果連今世之子都懂得為了將來的餘生打算,那麼明瞭末世必定降臨,而且是在無人預知的時刻突然降臨的光明之子,怎能不為了將來的永生打算呢?比喻的中心涵義即在此。
神學家馮蔭坤說得更直白了,他認為耶穌說這話的弦外之音是「我的門徒在神國的事務上,若有今世之子在應付世事方面的那種機智、靈巧、能耐、決心,那就好了」。

以保險為例,你一定買了許多險,壽險、意外險、住院險、醫療險,還有車險、火災險、地震險、...。
你花了許多錢買保險,但事實上,大部分的危險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發生。如果你連不確定是否會發生的災難,都願意花大錢買保險,對於必定會發生的末日審判,你又做了甚麼準備


不義的錢財

顯而易見的,這比喻與金錢的使用有密切關係。因此耶穌說完管家的比喻後,繼續闡釋天國子民應有的金錢觀。他說,「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
「等一下」,你突然想到,「你在少年官的比喻曾解釋錢財是中性的,為何耶穌說它是不義的?」

從本質來說,金錢就像食物、糖果、慾望、甚至大麻一樣,本質都是中性的,端看人怎麼看待它、使用它。例如食物是人體維生所必需的,但若你飲食毫無節制,食物對你就有害。又好比大麻具有麻醉的效果,在醫療上緩解疼痛是必須的,但若人刻意的濫用,就成為毒品了。
正如我在前文裡說的,「這些都是中性的,本身不是邪惡的,甚至是好的、必須的,是神賜下的祝福。但撒旦誘使人過份看重這祝福,過分的高舉它們、追求它們,到了某種程度,以至於連上帝都不要了。」

在管家的比喻裡,從耶穌使用的結構與字詞可以看出,他刻意強調金錢屬於不公義的世界、並吸引人做出不敬虔的行為。
「不義的錢財」除了出現在第9節,也出現在11節。在11節裡,「不義的錢財」與「真實的錢財」相互對應,既然「真實的錢財」指的是天國的財寶,「不義的錢財」自然指的是屬於這不公義世界的金錢。
此外,「不義的錢財」使用的是mammon,亦即13節的「瑪門」,耶穌刻意使用這個單字,凸顯出金錢對於世人有股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使得世人事奉它、而不事奉上帝。從這角度來看,金錢在人心中的地位相當於假神。
綜合以上兩點,錢財是不義的。


永生是買來的?

「錢財無用的時候」,可以指人的死亡,畢竟人一死,財產再多也毫無用處。不過從耶穌隨後另舉拉撒路比喻來看,由於拉撒路比喻明顯是一個關於末世的教導,因此「錢財無用的時候」更可能指向世界末日、天國降臨。

耶穌說「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意思是永生是藉著著金錢買來的嗎?
要徹底明白那句話的意思,最好同時參照這段經文。
太25:34-40「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義人用他們的金錢幫助貧困的人,使他們有食物可吃、有水可喝、有地方可住、有衣服可穿,照顧起居,在他們窘迫時伸出援手。這些慈善的行為顯明他們是天國的子民,與他們的父一樣具有憐憫的心腸。
因此,不是用錢買永生,而是他們使用金錢照顧窮人的行為,顯出他們的天國子民身分

不過,康來昌牧師認為,那段經文裡的「他們」可以指那些得著福音的人,「當然,重點不是我們傳了福音給他們,我們才能上天堂;而是領受了福音好處的人,必歡歡喜喜招待我們、迎接我們到天家。」
我認為這解釋也很好,更符合經文的字面意義,因此一併寫出供參考。


見微知著

11、12節「不義的錢財」、「別人的東西」均指今世的財富,「真實的錢財」、「你們自己的東西」指的是永生。
這兩節是第10節的引申說明,意思就是「見微知著」,從一個人如何處理小事,可以看出他的真面目。他若在小事上不忠心,你怎能期待他在大事上忠心呢
在不義的錢財、別人的東西上忠心,上帝才敢把真實的錢財、自己的東西交給我們。

金錢對於人有著無止盡的誘惑力,人明知死後甚麼也帶不走,但仍在活著時瘋狂的追逐財富,就是最好的證明。
耶穌深知這一點,於是在末了發出提醒:「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相對於永生來說,你在今生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最小的事。也許你能賺到好幾億的身家,住豪宅、開名車,擁有好幾棟別墅,但在死後,所有財富都歸給孩子們。
上帝把金錢交託給你,你把金錢交給別人,但你為自己留下甚麼




結語

今世之子雖然看不透末日必有審判,但仍懂得為了餘生汲汲營營;身為光明之子,該當學習他們的積極與努力,為了永生拿出行動來。
上帝是主人,我們是管家,生活中的一切都來自上帝慷慨的賜與,終有一天祂要收回。那時祂要問你,「你是個好管家嗎?」
你怎麼回答呢?







2024年10月14日

這比喻提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十童女,太25:1-13)

 


1.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2.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
3.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
4.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裡。
5.新郎遲延的時候,他們都打盹,睡著了。
6.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7.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
8.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9.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
10.他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預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
11.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啊,主啊,給我們開門!
12.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
13.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在地上的世界裡,我們以IQ的高低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屬天的聰明怎麼判斷呢?


那時

「十童女」的比喻以「那時」起頭。「那時」指的是甚麼時候?
不要亂猜,應該藉由上下文判斷。若要追溯上下文,起碼要從24:1開始。
自24:1,貫穿整個24與25章,耶穌教導門徒關於末世將出現的景象,以及應當做好的準備。在每一個教導之前, 耶穌幾乎都以「那時」起頭,例如24:10、24:16、...。「十童女」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十童女」的比喻是為了解釋末世而使用的。在基督再臨的主題下,耶穌為了教導末世而使用這個比喻。「那時」,指的是未來天國的降臨


猶太婚禮

「十童女」的比喻與猶太婚禮有密切關係。依照當時的傳統,婚禮大都在晚上舉行。一群新娘的親友會拿著火把、油燈,護送新娘到新郎家;新郎則出外迎接新娘一行人到他家,舉行婚禮與宴客。不過偶爾也有例外。
在比喻中,十童女最可能是在新郎家,等新郎迎接新娘一起回來,這表示童女們是新郎的親友。不過,也有可能童女們是新娘的親友,他們正在新娘家,與新娘一起等新郎來接。
但我們無須深究當時的婚禮習俗、或童女是哪一方的親友,因為在解釋比喻時,不應過分鑽牛角尖;比喻有幾分真實性從來就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當事人意圖藉由比喻傳達出何種意義,這才是我們最應當掌握的。


聰明的,愚拙的

童女總共有十位,事先預備燈油的有五位,那是聰明的;沒有預備的也有五位,是愚拙的。
耶穌為何以有無預備燈油作為聰明與否的判斷呢?
如前述,當時的婚禮是在晚上。聰明的童女懂得未雨綢繆,他們為了新郎的來臨做好準備,這表示他們看重新郎。而愚拙的根本不將新郎放在心上,他們糊里糊塗,得過且過,甚麼準備也沒有。
當你重視某人,你必定會事先做好預備;若你不重視他,你自然甚麼都懶得預備。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公婆、或岳父母下周末要到你家,難道你不會預先準備?你當然會把家裡好好整理一番,並事先準備好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事先想好要帶他們去哪裡玩,行程怎麼安排、交通如何規劃、...慎重迎接他們的到來。為什這麼搞剛?因為你重視他們。
回到比喻。進一步說,聰明或愚拙的關鍵在於是否重視新郎。你若重視他,自然把他的再來視為一件大事,並預先做好各項準備,這就是聰明。相反的,你若不看重新郎,自然也輕忽他的再來,以至於甚麼準備都沒有,這就是愚拙。

比喻裡的新郎,指的正是耶穌自己。看重耶穌,把他的再來視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並預先做好準備,這就是聰明。
你呢?
在工作、家庭、孩子、...等日常生活之外,你有多久沒有想過末日?有多久沒有想過耶穌的再來?
你重視耶穌嗎?你期待耶穌的再來嗎?你為了耶穌的再來進行了甚麼預備呢?耶穌再來時,祂會稱你為聰明的、或是愚拙的?
康來昌牧師說得好:「你若看重耶穌的再來,你就會時時為祂預備好。不是祂等我們預備好才來,乃是我們預備好等祂來


當他再來時

當新郎回來時,沒有預備燈油的童女請求那些有預備的分一點燈油,但遭到拒絕,只好自己出去買油。等到他們買油回來,門已經關了,向新郎求援,但連新郎也不開門。在比喻的結尾,耶穌說「所以,你們要警醒」。
請留意,不分聰明的或愚拙的,所有童女都睡著了,因此耶穌不是在斥責睡覺,而是當他再來時沒有預備妥當
這有點像突擊檢查。如果你是人家的女婿,你自然希望岳父岳母突然到你家時看到你正好在做家事,譬如洗碗、拖地、晾衣服、...,他們必定會誇獎一番。
如果你是人家的媳婦,你自然希望婆婆突然到你家時看到沙發上沒有一堆亂糟糟的衣服,洗碗槽沒有一堆油膩膩的碗盤,書本、玩具、雜物全都在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井井有條,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婆婆必定會誇獎一番。
身為基督徒的你,希望耶穌再來時看到你在做甚麼呢?當然是好的一面嘛,譬如正在讀經、禱告、傳福音、...,耶穌看到必定會誇獎一番,對吧。

不過,這比喻傳達出另一種訊息。

當新郎再來時,所有童女都睡著了,沒有童女因為睡著了而被斥責。被斥責的那五位不是因為睡覺,而是因為沒有預備。
照這個比喻,耶穌再來時,我們該幹嘛就幹嘛。正常的基督徒生活該怎麼過,你就怎麼過,無須刻意,更不要裝假
祂再來的時間,可能比人預測的早,也可能比預測的晚,沒有人知道。所以你該讀經就讀經,該禱告就禱告,該放鬆就好好去玩,該休息就蒙著頭睡大頭覺。他不是嚴苛的屬靈糾察隊長,而是體恤人有軟弱的彌賽亞


自私的童女?

我們常教導孩子要分享,不可以自私,分享是美德。那五個童女有預備燈油,很好,但為何不分享給其他五位?這不是自私嗎?難道這比喻是在提倡自私嗎?
請別忘記,比喻只有一個中心涵義,這才是說比喻的人想要傳達的主題。解釋比喻時,不應將比喻的每個細節都反映到現實生活中,那往往是錯解了比喻,引申出它原本沒有的意思出來
以十童女的比喻來說,中心涵義就是「重視主,為了祂的再來要預備妥當」,我們在解經時務必要牢牢掌握的核心。

不過,我們經常會在講道中、或屬靈書籍裡發現其它的引申論述,那些不是中心涵義,但常常引出值得思考的面向。甚至我們自己在靈修時,也會這麼做。
但務必要小心,這是高難度動作,要有專業技術才能做;例如,你必須對聖經教義有一定認識,能掌握核心觀念,對於錯誤的引申論述有分辨能力,不能照單全收。

舉個例子,五個童女不分享燈油不是比喻的中心涵義,但從他們不分享的行為中,可以得到某些有益的訊息。
康來昌牧師就從這個面向提出勸勉:「沒有人能為你預備救恩,你得自己準備。」
對於身旁的弟兄姊妹,我可以提醒、可以建議、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最終你要自己去得著。沒有人能代替你有信心,沒有人能代替你信耶穌,即使身旁有大牧師、大神學家、如雲彩般的屬靈偉人,但沒有人能代替你得到救恩,你得要自己來。
這不是十童女比喻的中心涵義,但這條支線的確帶出有益的提醒,而且符合聖經教義。不過還是要重申,這是高難度動作,不要隨意模仿。





結語

神學家拉加西說得精闢:「在整個耶穌關於天國降臨的教導中,有四個同義詞:聰明的、預備好了、忠心的、警醒的。」
希望我們都是忠心的僕人,對於末世有著警醒的態度,時時做好預備,等到主再來時,將讚美我們是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