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查經] 弗1:18



18. 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自17節開始,使徒為以弗所人禱告,祈求上帝在他們身上發生改變,
除了賜下聖靈、使他們「真知道他」之外,第二件事情就是本節的「照明心中的眼睛」,
使他們能以屬靈的眼光看清三件事情:永固的恩召、豐盛榮耀的基業與浩大的能力。

心中的眼睛
眼睛,使人看見週遭事物,
肉體的眼睛使人看清有形的世界,心中的眼睛則使人看明屬靈的一切;
以通俗的觀念來說,此處「心中的眼睛」指的就是悟性,屬靈的悟性
經文說「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動詞是「照明」,表示悟性不是外加的、不是受洗後賜下來的,
而是人本來就有的;
但悟性被罪蒙蔽了,是昏昧的,他根本看不見任何屬靈的事情,
就好像瞎子一般,他無法自己復原,更不可能自己開刀,他永遠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
除非有外在力量的介入、幫助,眼睛才得以復明,在這復明的過程中,他從頭到尾都是被動的
鍾馬田舉了一個貼切的比喻,
「例如白內障,是因為表面出現一層不透明體,因此他們的眼睛看不到了;他需要的不是換一個新眼球,而是把那層不透明體除掉。...罪人也是如此,他有悟性,但被蒙住了,因此他看不見神的榮耀,看不懂聖經,對屬靈的事物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一旦有了聖靈的光照,罪人的悟性就被開啟了,好像盲人重見天日一般,
他看清自己的罪,明白基督捨命為他完成的工作,清楚知道他已脫離罪與死的挾制,
未來有榮耀的國度等他回家。

更特別的是,你明白這段經文是對誰說的嗎?是對著不認識神的外邦人嗎?因為他們需要被光照?
當然,外邦人還不認識神,他們理所當然需要被光照,
但使徒在此不是為著一群不認識神的外邦人禱告;
以弗所人是一群已經受洗歸主的基督徒,他們已經認識神,甚至已經跟隨神好一段時間了,
但他竟然為他們禱告,祈求神「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
為什麼?

首先,這讓我們明白一件重要的事情:
無論屬靈年紀的長短,基督徒永遠都需要聖靈持續的光照
我們的靈魂雖然已經歸主,但肉身仍是罪惡的,罪的律仍不時干擾我們,
更別提我們活在一個罪惡的世界中,這世界的王從來沒有罷兵,
牠總是不斷地發動攻勢,各種來自黑暗的誘惑正在不斷襲擊我們,你感受到了嗎?
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說:「我自己就能發出聖靈的光茫,我不需要光照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牠從來不曾罷兵,意謂著我們的屬靈永遠沒有假期
假若我認清自己的肉身有罪、並且活在一個罪欲橫流的世界,
我就必然如使徒所禱告的,祈求聖靈持續光照我們。

現在的你,屬靈狀態是什麼?是風平浪靜,或是槍林彈雨?
如果你感受到自己身處槍林彈雨的狀態,我認為這是好事,
因為這就是屬靈世界的真相:撒旦與牠的手下從來沒有放棄攻擊你、誘惑你;
如果你自認現在是一片風平浪靜,這反而顯示有某些重要的事實你沒有看清,
你並未明白肉身的罪、與這世界的王不斷地要擊敗你,
你該提高戒心,做好準備,因為黑暗世界的攻擊永遠不會停止的。

再者,認識上帝是沒有止境的
以弗所人已經認識上帝了,但使徒仍希望他們繼續長進、繼續加深,
因為在上帝裡面有無窮無盡的豐盛智慧,是人永遠也認識不完、沒有終點的。
鍾馬田如此說:
「我們繼續學習,「榮上加榮」,像保羅一樣「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始終切慕要認識更多、知道得更多。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你仍在不斷地認識上帝嗎?你仍對祂充滿好奇嗎?
你對祂的一切感到飢餓、彷彿已經好久沒吃東西了嗎?
現在的你,比去年的你認識上帝更深刻嗎?
如果沒有,何不效法使徒此處的禱告呢!

因此,鍾馬田做出結論:
「我們必須繼續不斷為悟性的眼睛蒙光照來禱告。我們是否一日又一日地向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禱告,求他照明我們悟性的眼睛呢?這應該是我們每天持續不斷的禱告。」

恩召
在神學上,呼召有兩種,一種是一般性的呼召,一種是有效的呼召,
一般性的呼召,顧名思義是給所有人的,例如神要人悔改相信,
有效的呼召則不是給所有人,而是只給祂所預定、揀選的人,這呼召有神的大能伴隨著,聽見的人就必定會相信基督,成為祂的子民。
在本節中的「恩召」,指的正是第二種──有效的呼召。
身為基督徒,你對你的「恩召」有把握嗎?你真的堅定不移地相信末後有盼望嗎?
這正是撒旦經常攻擊的方式之一,
當你犯罪了,跌倒了,心中已經自責萬分,
然後牠又在你耳邊咕噥著:「看看你自己,身為基督徒卻又犯罪,嘖嘖,這不是明明把基督重釘十字架再次羞辱祂嗎?真是可恥欸!你根本不配得救啊,你將失去救恩了...」
在內外夾攻之下,你如何抵抗雙重的侵襲?
你應該從何處獲得救恩的確據?

第一,你心中的眼睛必須得到光照
在聖靈的光照之下,你的悟性將煥然一新,
你會明白得救不是依靠主觀的感覺,而是客觀的事實

第二,你必須對神有更多的認識
我們既然是被召的,若不認識那個召我們的主,怎麼能夠有確據呢?
你若真正認識祂,你必然知道祂的旨意絕對沒有收回的道理,祂說出、就必成就
因為祂是「眾光之父……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一17)。

第三,你必須明白我們的救贖完全依靠神
祂早在創世之前就已經定下旨意,為了要幫助我們,神甚至起誓──向亞伯拉罕起誓。
祂藉著獨生子──基督──的代贖,已經將你從死中救了出來,
你之所以得救,不是依賴你的表現,而是基督的工作

第四,你必須明白神的大能,
沒有任何事能夠攔阻神的旨意,也沒有任何事能抵擋神的計畫
你若因為自己犯罪就懷疑救恩的功效,事實上你正在懷疑神的能力,
你懷疑祂的能力無法擊敗罪、無法拯救你。

第五,你該明白救恩計畫是出自於神
每一個被召的人,他們的道路已經都安排好了,沒有任何人能夠攔阻,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既是這樣,還有什麼說的呢?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29-31)
對這些人來說,得到永生是必然的,
「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10:28)
救恩計畫必定完成,因為神自己要實現它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

你曾經搭錯車嗎?發現搭錯車時,你怎麼做呢?
你不會傻傻的一直坐著不動,對吧!當然是趕快下車,換搭另一班正確的車啊!
因此,你可能這一分鐘在這班車上,五分鐘後在另一班車上,因為你一開始就錯了,必須做另一件事情補正;
回到救恩的事上,
神會讓他的選民一下子有得救、一下子又沒得救嗎?
當然不可能;
如果是那樣,豈不是說神一開始就做錯了決定?
一個會做錯決定的神,還是神嗎
因此,選民不可能從恩典中墮落,
我過去怎樣「在亞當裡」,現在也照樣「在基督裡」
鍾馬田如此說:
「你不可能又在基督裡,又在基督外。你不能夠一天「在基督裡」,第二天卻又在基督外。如果你是「在基督裡」,就永遠不可能再從基督裡出去。

你曾經懷疑過自己得救的身分嗎?當時你是怎麼面對的?
當魔鬼攻擊你的時候,你是否引用經文回答牠?那正是我們的主所使用的方式,
當魔鬼試探他時,他引用聖經堅決的抵抗牠
這也是我們應當使用的方式。

豐盛的榮耀
仔細看本節,你將發現保羅把我們的目光引向那榮耀的未來,「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
為什麼他要這樣做?
因為撒旦就希望基督徒不要這樣做,牠巴不得他們心裡想的都只是這個世界的事情,牠巴不得他們目光短淺、完全沒想到以後榮耀的基業,
這樣牠就可以讓他們活得痛苦、活得沒有盼望。
身為基督徒,你的目光聚集在何處呢?你有多常想到未來榮耀的基業?
你在禱告中,曾為了未來的基業祈求嗎?抑或是你的禱告總是為著眼下的事情祈求呢?

翻開聖經,許多經文都告訴選民應該把目光放在未來,
當你這樣做,你對於今世的痛苦就有了忍耐力
「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8)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羅8:23-24)
你將明白忍耐不是徒勞無功的,事實正好相反,忍耐帶來的報償是無價的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
如果人只有今生、沒有未來,這種人生是沒有價值、沒有值得奮鬥的意義的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
對基督徒來說,眼光放在未來不是個柏拉圖式的口號,而是在今生就開始帶來改變,因為他必將認識聖潔的重要,他想變得聖潔、像他的主一樣
「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3:3)
不但聖潔,他也凡事像他的主一樣能夠忍耐、也願意忍耐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或作:仰望那將真道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12:2)
對基督徒來說,眼光放在未來還有另一層更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不是建議,而是神的命令,神要我們定睛在正確的方向上;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

你正在跟隨這命令嗎?或是你已經隨著撒旦的詭計起舞了呢?
神的命令,總是為著我們的好處;把目光放遠,把盼望從這世界挪開、望向永恆吧。

重點

  • 「心中的眼睛」指的是屬靈的悟性,人本來有悟性,但被罪蒙蔽了
  • 為何保羅仍為以弗所人禱告、祈求打開他們的悟性呢?因為人持續的需要聖靈的光照,而且屬靈的認識是逐漸增長的,我們必須繼續不斷為悟性的眼睛蒙光照來禱告
  • 選民不可能從恩典中墮落,我過去怎樣「在亞當裡」,現在也照樣「在基督裡」
  • 選民應當常存對未來的盼望,這將幫助他成為一個更健全的人



查經問題

  • 「心中的眼睛」指的是甚麼?
  • 照明悟性,是甚麼意思?
  • 人原本的悟性是被甚麼東西蒙蔽的?
  • 以弗所人已經受洗、已經是基督徒了,但保羅仍然為他們禱告:「求上帝照明心中的眼睛」,為什麼保羅如此禱告?
  • 看到保羅在這裡的禱告,給你甚麼啟發?
  • 你對你「末後盼望」的恩召有把握嗎?如何能獲得這個確據?
  • 選民為什麼不可能從恩典中墮落?
  • 你曾經懷疑過自己得救的身分嗎?那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 仔細看本節,保羅把我們的目光引向哪裡?
  •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中,常存對未來的盼望,他將展現出哪種人格特質?
  •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中,沒有任何未來的盼望,他將展現出哪種人格特質?
  • 聖經有哪些經文也提到關於「未來的盼望」?這些經文帶來哪些啟發?










2017年9月25日

[查經] 弗1:15-17(2)



15. 因此,我既聽見你們信從主耶穌,親愛眾聖徒,
16. 就為你們不住的感謝神。禱告的時候,常提到你們,
17. 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道他,


知道
保羅在15-17節為以弗所人獻上了禱告,
他向「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祈求了這件事情──藉由聖靈,使他們能夠真正的認識上帝。
人看重甚麼,理所當然也為著那件事情而禱告
我天天禱告,也天天祈求,為女兒蒙揀選禱告,為爸媽的健康禱告,為自己的未來方向禱告,...
但從來沒有如同保羅在這裡的禱告一般,為著「真正認識上帝」而禱告。
你也是嗎?

鍾馬田這樣說:
「我們基督徒生活中的煩擾,絕大多數都是起因於我們的觀念是如此以人為中心,是如此主觀。我們總是以人和他的需要為起點,而不是從神開始。
這正是絕大多數基督徒的寫照。
我們總以「人」為起點,思考人的需要、感受、困擾、...,禱告自然也圍繞著這些事情打轉。
但保羅的神學思想卻不是如此,
在他的書信中,處處流露出他的神學只有一個核心、也是唯一的焦點:上帝,
再沒有其他的。
這是一個「高度」的問題,神學的高度
當人將神學思想提升到一個至高的高度,
他眼目所見將只有上帝,上帝之於他是無限大,其他萬物都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他的禱告必然是以上帝為起點,以認識上帝為至寶
他不以膚淺的認識上帝為滿足,他總是認為自己認識得不夠、仍要多而又多的認識
當他禱告時,自然是為著最寶貴的事情──「真知道他」──而禱告。
反過來說,當人的神學高度趴在地上,眼目所及就是各樣人世的憂愁煩擾,
他祈求這、祈求那,但就是不會祈求「真知道他」。
就好比你站在101頂樓,
放眼望去,只見一大片藍天,視野隨著地平線無限延展,擁擠的街道、行人、車輛都好遠、好小;
但你若站在地面,
藍天糊了,視野窄了,只有滿滿的人、車包圍著你,噪音轟轟作響,廢氣使人窒息。

你的神學高度,落在何處?

使徒祈求賜下聖靈,使以弗所人能「真知道他」,
這裡的知道,不只是知識、理智上的,更有著感情與親密的成分在內
這很難用單獨一個字彙來表達其完整的涵義,
因為裡面的意思太豐富,超出任何一個單字所能乘載的限度,
因此我們必須把整本聖經類似的字詞作一番檢視:


約十七25:「公義的父啊,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
聖子說他「認識」父,這是甚麼程度的認識?
這種認識,必然不是一種表面的、膚淺的了解,而是完全深入的、精密的、完滿的,
這已經超出人所能想像揣摩的境界
人世間的父母與孩子、丈夫與妻子、或知心密友等關係,都不能貼切說明聖父與聖子之間的「認識」,
沒有更好的字眼能夠形容了。


雅二19「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
基督徒當然信有神,
事實上,鬼魔也知道有神、相信有神,牠們對於神的力量、偉大、智慧的認識可能遠勝於我們;
但這種認識卻無法使人得救,只能帶來戰驚。


摩3:2「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
這裡的認識,必然不是一種智識上的理解,
說上帝只知道有猶太人、而不知道同時期的埃及、中國、印度是不合理的。
這種認識,有一種獨特的、直接的、特別臨在的、揀選的涵義
上帝在眾多的民族之中,獨獨鍾愛猶太人,特別關切他們,向他們啟示祂自己。


伯42:5「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約伯在遭受打擊之前,並不是不認識上帝,
相反的,聖經說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
他不但自身端正,更是個關心兒女屬靈的好爸爸,「獻燔祭...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神。約伯常常這樣行。」(伯1:5)
上帝喜悅他,稱他為「我的僕人」(伯1:8)
但這些對於上帝的認識並不夠真切,那種認識的程度彷彿只是「風聞」一般,
真正的認識,是在經歷過風暴打擊、感受到上帝同在之後,那才是真正的認識,「親眼見你」

綜合這些相關的經文,我們才知道關於真正的「知道」,我們仍不太知道;
真正的「知道」,不只是知識、智力上的理解,
不是說這些不重要,這些都是必要的入門磚,更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真正的知道必然包含、而且超越知識上的理解,
涉及意志、委身與感情的投入,經歷淬鍊與考驗,最終達成的獨特、直接、完滿的認識
我想,這應該是最難以文字形容的狀態之一了。

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
使徒祈求「主耶穌基督的神,榮耀的父」,使以弗所人能夠真正認識祂,
這中間有一個必然存在,而且無法忽略的管道──聖靈,就是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
人是萬物中唯一有靈魂的生物,有著其他生物難望項背的智力,
更特別的是,在受造物中,唯獨人是依著上帝的形象受造;
從歷史來看,人憑著自己的智識與力量不斷發展前進,彷彿具有無窮能力,
但只有一件事是他們做不到的:人無法靠著自己認識上帝
使徒在他的另一封書信中如此說:「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林前1:21),約伯說得更直白:「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伯11:7)
我們要問,為什麼人靠著自己無法認識上帝?

鍾馬田說,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神的智慧超出人的程度實在太多太多,中間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
除非神願意自我揭露、自我啟示,否則人根本無法明白
賽55:8-9「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再者,人在母腹之中就有罪,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罪人,
在罪的影響下,人無法理解屬靈的事情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


鍾馬田做出結論:
「因此,若離了聖靈,人類永遠無法獲得對神的這種認識。
這正是本節經文的重點之一。

當人明白自己在神面前是全然無助、全然破產的,
他就必然像耶穌所說的「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3),
常有人以為這段經文是說人要像小孩一般純潔才能進天國,
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在表明他根本刻意忽略聖經中關於「原罪」的教義,
根據聖經,無論多小的孩子,哪怕只是一個剛出生的小嬰兒,
他都是個天生的罪人,與任何一個成年人一樣無法站在上帝面前。
耶穌說的「小孩子的樣式」,指的是嬰兒完全無法靠自己生存,一切都需要外力的介入幫忙,
人若要進天國,就必須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就像個嬰兒一般無助,
他明白自己的一切都不足恃,只能完完全全依靠基督的救贖

感謝神,
祂樂意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將「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屬祂的人,
使他們能「真知道他」。
藉著靈的默示,眾先知的言論匯集成書,才有了我們手中的聖經。
聖經是無比寶貴的,它不是來自於人的、而是來自於神的,
人對聖經必須懷著無比的敬意,「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使自己能夠「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


結論

  • 我們基督徒生活中的煩擾,絕大多數都是起因於我們的觀念是如此以人為中心,是如此主觀。我們總是以人和他的需要為起點,而不是從神開始
  • 使徒對於悔改歸正者首要關切的,始終是要叫他們能認識神...他的起點,也就是我們永遠該有的起點,就是我們需要多而又多地認識神
  • 「知道」,不只是知識、智力上的理解,更涉及意志、委身與感情的投入,經歷淬鍊與考驗,最終達成獨特、直接、完滿的認識
  • 神的智慧超出人太多,而且人天生有罪,因此人無法憑著自己認識神
  • 我們必須按著正意分解聖經



查經問題

  • 為別人禱告時,你都禱告甚麼?保羅在這裡為以弗所人禱告甚麼?從你的禱告、與保羅的禱告差異之中,你得到甚麼啟發?
  • 如果禱告總是放在人的需要上,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 禱告以神為中心,將帶來哪些正面影響?
  • 「知道」是甚麼意思?
  • 為什麼人不能夠憑著自己認識神?
  • 明白是聖靈主動賜下啟示與智慧,這對我們傳福音有甚麼啟發?
  • 既然知道聖經是聖靈賜下的,面對聖經,我們的責任是甚麼?







2017年9月11日

[轉貼]柔焦的預工 軟弱的福音


轉貼一篇臉書文章,
我非常認同此篇文章的觀點。

在教會中看到各式各樣"柔焦"的預工活動,有的甚至選擇性、刻意地模糊天路客身分,坦白說,我真的沒興趣;更多的,是感到悲哀。
若教會只是做善事、卻刻意模糊福音,這樣的教會與慈善團體有甚麼差異?
更重要的是,若教會只是做善事、卻刻意模糊福音,
實際上教會正在做的事情是:以金錢、物質資助、扶助一批有需要的人,然後殘忍的看著他們朝著地獄之路狂奔;
難道你看不出來,如果不傳福音,
我們就只是改善這些人的物質生活,好讓他們可以順利的直通地獄嗎?

「要解生命之渴,這無論是醫療藝術文化造橋鋪路的東西其實都沒卵用。你要認識我後面的 big boss 才有用。」

-----------------------------------------------------------------

【當我們談福音策略,那會否是一種過份算計】
Chiou Mu-tien

宗教議題難得今天在台灣討論區上又熱燒。除了妙禪的豪車之外,也要拜黑人陳建州為詹家姊妹「感謝上帝」那邊被大怒灌以及噓爆的動態之賜。

讀 PTT〈大家不喜歡基督徒哪一點?〉系列文,發現有段形容很有意思:

「不少人都覺得基督教不錯,只是太愛傳教很煩人。如果不這麼喜歡傳福音,會更討人喜歡。

但是基督教是近代世界進步的動力之一,基督徒為了傳福音,到世界各地發展醫學、開辦教育。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上帝,完成耶穌交代的大使命。其實這邏輯非常簡單,基督教現今會強大的原因就是在這個傳教上。

男生為了傳宗接代無所不用其極的討好正妹,當工具人,無怨無悔的付出。請問跟基督教為了傳福音,用生命傳福音是不是有87%相識呢?

所以如果覺得基督教開辦教育學校救濟窮人辦食物銀行很偉大,而且基督徒人都不錯,但就是一直傳福音很討厭。這樣跟那些玩弄工具人又說人家只想跟你當朋友的女人差在哪裡?」

**
切換到現代神學家視角,其實這正是自由派的「弱神學」(weak theology)體系想要處理的一個核心問題:

"Having an agenda" 與「基督的愛」的認知不相容。

不論是「作見證」或是「做慈善工作」,近年間我愈來愈排斥的就是 "having an agenda",或是白話點地說,基督教領袖聚在一起或把我叫進去討論「策略」。

「策略」的意思就是,一個男生不管怎麼處心積慮獻殷勤、當工具人,最終還是為了要「追到女生」。這個策略好不好,最終就是看人有沒有追到手。成王敗寇。

這跟在當代要有效「引人歸主」必須講「福音策略」的意思是一樣的;它混淆了「愛」這項價值本身。我對於華人界哪些想要談論發展策略、發展教勢,卻不能直面「基督本質」的領袖聚會或檄文愈來愈沒勁,也是這個原因。

***
與 "having an agenda" 這件事相反的是:we don't do things as if it was merely a means to an end. We act because it's the Christ act- act that's an end in itself to define and to testify to our very Christian identity.

我一直發現要在教會界中解釋《醒報》的精神很累,原因也在這裡:我必須定位它不是、也不叫「福音預工」。它本身就是一個 Christ act。
在基督的真、基督的善、基督的美裡頭:我們在這個世俗世界環境中這樣寫、這樣做、這樣報,乃是理所應當的;沒有別的方式。

必須承認,也不是都能把事情作得很好;尤其報社一天下來趕忙、加上不是很細膩的管理會把人搞毛搞躁;但只有每次回到這個原點去想,我們才有可能把這份事工做正。

凡宣教士做醫療、做文化深耕,如在花東偏鄉奉獻數十載的法國神父劉一峰、潘世光、博利亞,相信他們都不是把福音工作想成兩段式的「預工/策略」vs.「果效」;否則別說要在偏鄉服務那麼久——從一開始就不會向著偏鄉去!

****
當然啦現代人會說:啊,追女生怎能沒點手段?當個默默付出的癡情男,只能吃土啦!(女生也是要懂些勾引小心機的不是嗎)

然後大家也的確都覺得那些神父在吃土——耕耘了六十載,教會沒建立幾間。鄉民知道了超級感念你這麼愛台灣、推爆+反觀;但還是沒要受洗信教喔(哭哭)。跟女生發你「好人卡」的意思有87%相像~你人不壞就是太宅和不懂得絢爛的告白。(知道現代一些很有策略、很幸福的都市教會大起來的原因囉。)

但也是最後想回頭來談,福音工作還是有個弔詭的誤區:「救世主情節」(savior complex)。

我不是說神父們有救世主情節,但「救世主情節」的行徑卻可能表面上跟神父們偶然地重疊;「不自覺地妄以自身的小愛,去替代了基督的大愛」而沒有分別。

意思是,我們可能終其一生如此奉獻、如此無私,卻幾乎不曾好好地跟人們明言:「欸。其實我們的事工只是真正 Christ act 的仿物與擬像耶。」
「要解生命之渴,這無論是醫療藝術文化造橋鋪路的東西其實都沒卵用。你要認識我後面的 big boss 才有用。」

That said,在「實用主義」當道的華人教會中這種「沈默」等級的問題,大概還排不上議程。大guy四這樣。